成语拼音:shōu lí jù sàn
成语解释:见“收离纠散”。
成语出处:晋·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收离聚散,咸安其居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収離聚散
英文翻译:Gathering and dispersing
收:1.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;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:收拾。收藏。收集。收篷。衣裳收进来了没有?2.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:收回。收复。收税。没收。收归国有。3.获得(经济利益):收入。收益。收支。4.收获;收割:收成。秋收。麦收。今年早稻收得多。5.接;接受;容纳:收报。收留。收容。收礼物。收徒弟。6.约束;控制(感情或行动):收心。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,简直收不住了。7.逮捕;拘禁:收监。8.结束;停止(工作):收工。收操。收场。
离:1.相距,隔开:距离。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。2.离开,分开:分离。离别。离家。离散(sàn)。离职。离异。离间(jiàn)。支离破碎。3.缺少: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。4.八卦之一,符号是“☲”,代表火。5.古同“罹”,遭受。6.古同“缡”,妇女的佩巾。7.〔离离〕形容草木茂盛,如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。8.姓。
聚:1.聚集:聚会。聚沙成塔。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。明天星期日,咱们找个地方聚聚。2.姓。
散:[sàn]1.由聚集而分离:解散。散会。烟消云散。2.分发;分给:散传单。3.排遣;排除:散心。散闷。[sǎn]1.无约束;不密集;松开:散漫。散兵游勇。把稻子捆紧,别散了。2.零碎的;不集中的:散装。散坐儿。3.中成药剂型之一。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,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:七厘散。金黄散。避瘟散。
“收离聚散”这四个字,常被用来形容人与事物之间的分合无常。比如一个创业团队从最初的热血相聚,到后期因理念不合各奔东西,再到多年后偶然重逢合作新项目——这种充满戏剧性的起伏,恰恰是收离聚散的真实写照。
有人问:收离聚散只是悲欢离合的重复表达吗?其实不然。这个词组更强调“主动选择”的意味。比如疫情期间,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归家乡,这种群体性的迁徙不是被动的离散,而是带着明确生活目标的重新聚合。正如老舍在《四世同堂》中写到的:“聚散本是人间常态,关键看如何把散落的珠子串成项链。”
现代职场中的自由职业者群体最能诠释这个成语的新内涵。我曾接触过某设计工作室,成员分布在三大洲八个时区,项目启动时视频会议里的热闹堪比过年团聚,项目结束后又像退潮般回归各自的生活轨道。这种弹性化的协作模式,打破了传统组织“同处一室才算聚”的固有认知。
或许有人疑惑:频繁的收离聚散是否会影响人际关系?从我接触的案例看,关键在于建立共识基础。就像候鸟迁徙,虽然每年要经历两次大范围的聚散,但凭借着对季节律动的共同感知,总能准确找到归途。人际关系同样需要这样的“精神指南针”,让物理距离不再是情感连接的障碍。
在长三角某古镇观察到的现象很有意思:老茶馆里每天聚集着不同批次的游客,他们可能只在竹椅上共度一个下午,却能通过交换旅行故事形成短暂而深刻的精神联结。这种即时性的相聚与别离,反而让每次相遇都充满新鲜感。或许这就是数字时代赋予收离聚散的新魅力——不再执着于永恒,而是珍惜每次交汇时迸发的火花。
看着窗外梧桐叶被秋风吹散又堆积,突然想到:自然界的收离聚散从未停止,人类社会的聚散离合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生生不息?当我们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,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遇与离别,或许正在编织着更广阔的生命网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