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ǎi zhèng yí fēng
成语解释:改变风气习俗。
成语出处:《东观汉记·马廖传》:“夫改政移风,必有其本。长安语曰:‘城中好高髻,四方高一尺;城中好广眉,四方且半额;城中好广袖,四方用匹帛。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风俗等
繁体字形:改政移風
英文翻译:Change of government
改:1.改变;更改:改口。改名。改朝换代。几年之间,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。2.修改:改文章。这扇门太大,得往小里改一改。3.改正:改邪归正。有错误一定要改。4.姓。
政:1.政治:政纲。政工人员。2.政府:党政军民。3.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:财政。邮政。4.指家庭或团体的事务:家政。校政。
移:1.移动:转移。迁移。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。2.改变;变动:移风易俗。贫贱不能移。3.姓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“改政移风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。比如,某地原本流行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习俗,后来政府提倡节俭办事,社区干部带头简办婚礼,结果几年下来,铺张浪费的风气明显改善。这不正是用政策引导改变社会风气的典型案例吗?
有人可能会问:“政策能管得着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吗?”其实关键在“带头作用”。就像垃圾分类刚开始推行时,很多人嫌麻烦,但看到小区物业人员每天耐心分拣、志愿者手把手教学,这种示范效应比单纯贴标语管用得多。政策像一根杠杆,找准支点就能撬动观念的改变。
工作中也常见这类转变。某公司过去流行加班文化,新管理层上任后,不仅取消加班费,还设置“准时下班奖”。起初员工将信将疑,半年后大家发现工作效率反而提升,团队氛围也更轻松。这种软性政策调整,比强制命令更能改变职场风气。
个人认为,真正有效的“改政移风”需要温度。就像北方某村庄改造旱厕时,干部们先给每家装好太阳能热水器,再讲解卫生厕所的好处,村民接受度明显提高。这说明改变习惯不能靠硬推,而要把政策做成“带着热气的包子”,让人尝到甜头自然跟从。
或许有人担心:“老传统丢了怎么办?”其实移风易俗不等于否定传统。云南某古镇保留民族服饰元素,同时改良成适合日常穿着的款式,既保护文化遗产又推动产业发展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,反而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。
观察身边变化会发现,每个微小改进都在参与社会风气的重塑。当我们选择公交出行、主动使用环保袋,这些个体选择积累到一定程度,就会形成新的社会共识。政策像导航仪,而每个人的行动才是真正的方向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