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ǎi
  • jié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ǎi kē yì jié

成语解释:指枝叶凋败。比喻人品蜕变。同“改柯易叶”

成语出处:李盘《与李仲休》:“凡立身行己,利物济人,皆吾本分内事,即使磨蝎终身,必不改柯易节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行为等

繁体字形:改柯易節

英文翻译:To change one's ways

改柯易节的意思

改:1.改变;更改:改口。改名。改朝换代。几年之间,家乡完全改了样子了。2.修改:改文章。这扇门太大,得往小里改一改。3.改正:改邪归正。有错误一定要改。4.姓。

柯:1.草木的枝茎:枝柯。交柯错叶。2.斧子的柄:斧柯。3.姓。

易:1.做起来不费事的;容易(跟“难”相对):简易。轻易。易如反掌。显而易见。得来不易。2.平和:平易近人。3.轻视。4.改变;变换:变易。易名。移风易俗。不易之论。5.交换:贸易。交易。易货协定。以物易物。6.姓。

节:[jié]1.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:竹节。关节。2.段落:章节。3.量词。表示分段的物体:两节烟筒。4.节日;时令:国庆节。清明节。5.事项:礼节。细节。6.限制;俭省:节制。开源节流。7.删略:节本。节录。8.操守:节操。晚节。9.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:持节。10.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。每小时航行1海里(约合1.852千米)称为1节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。[jiē]〔节骨眼儿〕〈方〉比喻紧要的、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。骨(gu)。

成语评论

改柯易节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字面意思是“枝干改变,季节更替”,最早出自《诗经》,用来形容自然界的变迁。但放到今天,它更多被用来比喻事物的转变或人的态度、立场的调整。比如有人突然从反对某个方案变成积极支持,朋友可能调侃一句:“你这改柯易节的速度,比天气预报还快啊!”

为什么人们会用这个成语?它的核心在于强调“变化”本身。自然界有四季轮转,社会中的个体或组织也会因环境而调整方向。比如一家传统企业突然转型做新能源,就可以说它“改柯易节,拥抱新趋势”。这种用法既点明了变化的突然性,又暗含了对适应能力的认可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区门口的面包店过去只卖甜点,最近却推出了低糖全麦系列,还挂上“健康生活倡导者”的标语。街坊们议论时可能会说:“张老板这是改柯易节了啊!”这句话既描述了经营策略的变化,也带着一丝惊喜——原来老店也能焕发新活力。

变化一定是好事吗?成语本身不带褒贬,关键在于变化的动机和结果。就像手机系统升级,有人觉得新功能实用,有人嫌操作复杂。比如某明星突然从文艺路线转向搞笑综艺,粉丝可能分成两派:一派夸他“突破自我”,另一派叹他“失了本色”。这时候用“改柯易节”,反而能中立地描述事实本身。

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当代社会的快速迭代。就像去年还流行的短视频形式,今年可能就被AI生成内容取代。主动的“改柯易节”其实是一种生存智慧,就像竹子遇风会弯腰,企业或个人都需要在坚守内核与灵活调整之间找平衡点。

最后看个职场案例:实习生小王起初总抱怨加班文化,三个月后却主动申请参与新项目。同事私下议论:“小王最近改柯易节了啊,看来找到奋斗目标了。”这句话既点出了行为转变,又给变化留下了善意解读的空间——或许他不是妥协,而是找到了新的价值支点。

当我们用这个成语时,不妨多想想背后的“为什么”。就像春天的枝条不会无缘无故转向阳光,每一次“改柯易节”的背后,可能都藏着环境压力、认知更新或目标重构的故事。读懂这些,或许我们能对周围的变化多一份理解,少一点武断。

"改柯易节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