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dà mó jiān
成语解释:磨:物体相摩擦;坚:硬。比喻艰辛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攻大磨坚,莫能与之争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做事
繁体字形:攻大磨堅
英文翻译:Attack big and grind hard
攻:1.攻打;进攻(跟“守”相对):围攻。攻城。能攻能守。攻下敌人的桥头堡。2.对别人的过失、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:群起而攻之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3.致力研究;学习:专攻。一门心思攻外语。4.姓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磨:[mó]1.摩擦:脚上磨了几个大泡。我劝了他半天,嘴唇都快磨破了。2.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、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:磨刀。磨墨。磨玻璃。铁杵磨成针。3.折磨:他被这场病磨得改了样子了。4.纠缠;磨烦(mò·fan):这孩子可真磨人。5.消灭;磨灭:百世不磨。6.消耗时间;拖延:磨洋工。磨工夫。[mò]1.把粮食弄碎的工具,通常是两个圆石盘做成的:一盘磨。电磨。推磨。2.用磨把粮食弄碎:磨面。磨豆腐。磨麦子。3.掉转;转变:把汽车磨过来。我几次三番劝他,他还是磨不过来。
坚:1.硬;坚固:坚冰。坚城。坚不可破。坚如磐石。2.坚固的东西或阵地:攻坚。披坚执锐。无坚不摧。3.坚定;坚决:坚信。坚守阵地。4.姓。
“攻大磨坚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和“攻坚克难”意思相近,都指向克服巨大困难的过程。比如一位创业者说:“这几年公司发展就像攻大磨坚,每次突破技术瓶颈都像在岩石上凿洞。”这里既描绘了解决问题的艰辛,又暗含了持续积累的力量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和“迎难而上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磨”字传递的持续性。就像雕刻师面对坚硬玉石,不是靠蛮力砸开,而是用刻刀反复打磨——比如社区改造老旧楼房,施工队既要解决管道老化这类“硬骨头”,也要耐心协调居民需求,这种软硬兼施的过程正是“攻大磨坚”的生动写照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当代职场有了新诠释。我认识的产品经理小刘分享过:“做智能家居系统时,硬件兼容就像攻大磨坚,但更磨人的是理解老年用户的操作习惯。”这提醒我们:现代社会的“坚硬”不仅是物理障碍,更多是认知差异带来的无形壁垒。
或许有人疑惑:个人成长需要这种精神吗?看看马拉松跑者的训练日志就明白了。42公里的突破不是某次冲刺的结果,而是持续调整跑姿、补给策略的累积。正如登山者面对岩壁,既需要找准着力点的智慧,也要有忍受手掌磨破的韧性——这两者的结合,才是“攻大磨坚”的核心价值。
在科技快速迭代的今天,我发现“攻大磨坚”有了新维度。就像开发碳中和技术的工程师们,既要突破材料科学的限制,又要平衡研发成本。这种双重挑战反而催生了跨学科协作的创新模式,证明“坚硬”的难题往往能打磨出更坚韧的团队。
最后看个生活化的例子:新手父母哄睡哭闹的婴儿。这看似简单实则考验耐心,既要尝试不同安抚方法(攻大),又要承受睡眠不足的疲惫(磨坚)。这个过程教会我们:生活中的“硬仗”往往藏在细微处,而持续调整策略的柔韧,或许比硬碰硬更有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