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ōng
  • sh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ōng yù yǐ shí

成语解释:攻:加工,制造;以:借用。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。比喻以他人之长,治自己之短

成语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鹤鸣》:“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攻玉以石

英文翻译:Attack jade with stone

攻玉以石的意思

攻:1.攻打;进攻(跟“守”相对):围攻。攻城。能攻能守。攻下敌人的桥头堡。2.对别人的过失、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:群起而攻之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3.致力研究;学习:专攻。一门心思攻外语。4.姓。

玉:1.矿物,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。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。硬度大。如白玉、墨玉、青玉、碧玉、和田玉、岫岩玉等,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。2.比喻洁白美丽:亭亭玉立。3.敬辞。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:玉体。玉成。

以:1.用;拿:以少胜多。晓之以理。赠以鲜花。2.依;按照:以次。以音序排列。3.因:何以知之?。不以人废言。4.表示目的:以广视听。以待时机。5.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6.跟“而”相同: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7.姓。8.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,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以前。以上。三日以后。县级以上。长江以南。五千以内。二十岁以下。

石:[shí]1.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,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:花岗石。石灰石。石碑。石板。石器。见〖岩石〗。2.指石刻:金石。3.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:药石。4.姓。[dàn]容量单位,10斗等于1石。(在古书中读shí,如“二千石、万石”等。)

成语评论

攻玉以石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很接地气。简单来说,就是“用石头来打磨玉石”——自己没有工具,就找其他东西代替。比如一个人想雕刻一块玉,但手头没有专业的刻刀,于是捡了块坚硬的石头慢慢敲打,最后反而让玉石呈现出独特的美感。生活中不也常有类似的情况吗?比如临时用硬币拧螺丝,或者用书本垫桌脚,都是“攻玉以石”的灵活运用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‘借外力’才能成事?”其实答案藏在人性里。人往往容易陷入“工具依赖”,觉得没有专业设备就做不成事。但“攻玉以石”恰恰告诉我们:解决问题的核心不是工具本身,而是运用工具的智慧。就像古代工匠用普通木料搭出榫卯结构的房子,现代程序员用基础代码写出复杂程序,关键都在于如何把现有资源用到极致。

再举个职场中的例子:小张负责策划活动,但预算被砍了一半。这时候他若死磕“专业活动公司”的标准方案,可能就卡住了。但若学学“攻玉以石”,用免费线上工具设计海报,发动同事客串主持,反而能做出更有创意的低成本活动。这种思维方式背后,其实是对“限制条件”的重新定义——限制不是障碍,而是激发创新的触发器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“破除执念”。我们常把“专业”和“结果”划等号,却忽略了解决问题的本质是目标导向。就像用石头攻玉,重点不在石头是不是刻刀,而在于最终玉石是否焕发光彩。工作中遇到资源不足时,不妨把注意力从“缺什么”转移到“有什么”,或许就能打开新思路。

最后回到成语本身,“攻玉以石”不仅是个方法论,更是一种生活哲学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能力,往往展现在如何把平凡事物转化成解决问题的钥匙。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难题时,或许可以笑着问自己:“此刻我手边有哪些‘石头’能用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