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guò zhēn què
成语解释:指责过错,针砭缺失。
成语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进则切辞正论,攻过箴阙;退则端诚杜私,知无不为者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攻過箴闕
英文翻译:Conquer the watchtower
攻:1.攻打;进攻(跟“守”相对):围攻。攻城。能攻能守。攻下敌人的桥头堡。2.对别人的过失、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:群起而攻之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3.致力研究;学习:专攻。一门心思攻外语。4.姓。
过:[guò]1.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;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:过来。过去。过河。过桥。过年。过节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。2.从甲方转移到乙方:过户。过账。3.使经过(某种处理):过罗。过筛子。过滤。过淋。过磅。过秤。过油肉。过过数儿。4.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:过目。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。5.超过(某个范围和限度):过分。过期。过犹不及。树长得过了房。6.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(—O—O—)结构的:过硫酸根(SO5-)。过氧化氢(H2O2)。7.探望;拜访:过访。8.去世: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。9.过失(跟“功”相对):过错。记过。勇于改过。10.传染:这个病过人。11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经过:走过广场。把他送过了桥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掉转方向:翻过一页。他回过头看了看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超过或胜过:我比不过你。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。[guo]1.用在动词后,表示完毕:吃过饭再走。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。2.用在动词后,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,但并未继续到现在:他去年来过北京。我们吃过亏,上过当,有了经验了。[guō]姓。
箴:1.劝告;规诫:箴言。2.旧时一种文体。是规诫性的韵文。3.同“针”。
阙:[quē]1.过失;疏失:衮职有阙。2.同“缺”。[què]1.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,泛指帝王的住所:宫阙。伏阙(跪在宫门前)。2.神庙、陵墓前竖立的石雕。3.姓。
“攻过箴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字面意思是“指出过错,规劝改正”,类似于“忠言逆耳”。比如朋友沉迷游戏影响学习,你委婉提醒他“别总熬夜打游戏了,身体和学业更重要”,这就是一种“攻过箴阙”——既点出问题,又带着关心的态度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的批评有什么区别?” 关键在于“箴阙”二字。普通批评可能带着指责,而“攻过箴阙”更强调用建设性的方式帮助对方改进。比如团队项目中,同事的方案有明显漏洞,与其说“你这计划根本行不通”,不如说“这个思路很有创意,如果加上风险预案就更完善了”——既指出问题,又给出解决方案。
实际应用中要注意什么呢?“什么时候适合用这种方式?” 我的经验是:当对方处于情绪稳定状态,且你们有信任基础时效果最好。比如父母教育孩子,如果先肯定孩子的努力再说“如果下次做完题再检查一遍,正确率会更高”,孩子更容易接受。
在互联网时代,这个成语有了新内涵。网络上的“键盘侠”喜欢挑刺却不给建议,而真正有价值的“攻过箴阙”应该像程序员调试代码——既要找出bug,也要帮忙修复。工作中遇到同事PPT配色混乱,与其吐槽“辣眼睛”,不如说“内容很扎实,如果用对比色突出重点会更清晰”。
有人认为现代社会讲究“边界感”,直言他人过失是否合适?我的观察是:善意且有技巧的提醒反而能拉近关系。就像健身教练不会嘲笑学员动作错误,而是示范正确姿势——既专业又让人感到被支持。关键是要把握分寸,用“我发现…或许可以试试…”这样的句式,比“你这样不对”更容易被接纳。
说到底,“攻过箴阙”的本质是利他思维。它不要求我们做老好人,而是鼓励用智慧的方式推动共同进步。就像园丁修剪枝叶不是为了伤害树木,而是为了让其长得更好。当我们学会用建设性态度表达关心,很多矛盾其实可以转化为成长的契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