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àng yáng shí chái
成语解释:指老人娶妻,有意不加管束,希望能怀孕,从而得到名份上的儿子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放羊拾柴
英文翻译:Collecting firewood from sheep
放:1.解除约束,使自由:释放。放虎归山。把俘虏放回去。2.在一定的时间停止(学习、工作):放学。放工。3.放纵:放任。放声高歌。放言高论。4.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:放牛。放羊。5.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:放逐。流放。6.发出:放枪。放光。放冷箭。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。7.点燃:放火。放爆竹。8.借钱给人,收取利息:放债。放款。9.扩展:放大。放宽。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。10.姓。
羊:[yáng]1.哺乳动物,反刍类,一般头上有一对角,品种很多:绵羊。黄羊。羚羊。羊羔。羊毫。羊肠线。羊肠小道。2.姓。[xiáng]古同“祥”,吉祥。
拾:[shí]1.从地上捡起东西:拾麦穗儿。2.整理:拾掇。3.数目“十”的大写。多用于票证、账目等。[shè]轻步登上:拾级而上。
柴:1.柴火:木柴。柴草。上山打柴。2.干瘦;不松软;纤维多,不易嚼烂:这芹菜显得柴。酱肘子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。3.质量低或品质、能力差:这支笔刚用就坏,太柴了。他棋下得特柴。4.姓。
什么是“放羊拾柴”?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一边放羊,一边捡柴火”,但它的实际含义更值得玩味。举个例子:小张在郊区开民宿,他每天清晨带住客去山坡看羊群,路上顺手收集枯枝做烧烤燃料。客人体验了田园风光,民宿也省了买木柴的钱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放羊拾柴”吗?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一举两得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关键在于主动性。比如小李周末带孩子去公园,原本只是陪玩,却发现满地枫叶能做成手工贴画,既增进亲子互动又开发了美育素材。这种在既定行动中敏锐发现附加价值的能力,才是成语的精髓。
工作中也能看到生动案例。市场部王姐筹备产品发布会时,特意把场地选在新建的文创园区。活动当天,媒体报道新品的同时,园区知名度也得到提升。就像老农放羊时观察地形,既让羊吃饱,又摸清了最佳拾柴路线。这种双向赋能,往往比单线思维创造更大价值。
我常想,现代人是否过于追求“专注”而错失机遇?上周帮邻居代收快递,发现他家阳台漏水,顺手推荐了靠谱的维修师傅。原本简单的帮忙,却意外促成三方受益:邻居解决隐患,师傅获得订单,我也积累了人情。生活中的“放羊拾柴”,本质上是对环境保持开放心态。
当然,平衡主次很重要。就像不能为了捡柴让羊群走失,关键要建立优先级判断。软件开发团队在修复bug时,同步整理出通用解决方案存入知识库;教师在批改作业时,记录典型错误作为教学案例。这些实践都在证明:带着发现的眼睛做事,平凡日常也能开出双生花。
下次买菜路上,不妨注意转角新开的书店;视频会议间隙,可以观察同事的沟通技巧。世界就像立体的拼图,当我们学会多维度观察,放羊的路上永远有惊喜等待拾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