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àng
  • hòu
  • p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àng mǎ hòu pào

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

成语出处: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29回:“人已死了,在这里放马后炮,可是迟了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放馬后炮

英文翻译:fire belated shots

放马后炮的意思

放:1.解除约束,使自由:释放。放虎归山。把俘虏放回去。2.在一定的时间停止(学习、工作):放学。放工。3.放纵:放任。放声高歌。放言高论。4.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:放牛。放羊。5.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:放逐。流放。6.发出:放枪。放光。放冷箭。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。7.点燃:放火。放爆竹。8.借钱给人,收取利息:放债。放款。9.扩展:放大。放宽。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。10.姓。
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
炮:[pào]1.口径在2厘米以上,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,火力强,射程远。种类很多,有迫击炮、榴弹炮、加农炮、高射炮等。也叫火炮。我国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。火药发明后,改为用火药发射铁弹丸。2.爆竹:鞭炮。花炮。3.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做炮。[páo]1.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,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,使它焦黄爆裂,如用这种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。2.烧;烤(食物)。[bāo]1.烹调方法,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(牛羊肉片等),迅速搅拌:炮羊肉。2.烘焙:湿衣服搁在热炕上,一会儿就炮干了。

成语评论

放马后炮”这个词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怪?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事后才给出建议或行动,但事情已经无法改变。比如,同事熬夜赶的项目方案被客户否决了,第二天开会时你突然说:“我早就觉得这个方向有问题!”这时候大家心里可能会想:这话要是早说该多好啊!

为什么人们总爱“放马后炮”呢?有时候是出于对结果的焦虑,有时候可能是想证明自己“有先见之明”。记得去年小区水管爆裂淹了停车场,物业经理事后反复强调“我上个月就提议要检查管道”,但当时根本没人记得他说过这句话。这种时候的“马后炮”,反而容易让人觉得推卸责任。

换个角度看,“放马后炮”其实暴露了沟通时机的选择问题。就像朋友买股票亏损后,你才分析市场风险,对方可能更希望你在交易前分享观点。不过我倒觉得,事后反思本身并非坏事,关键是要把经验转化成下次行动指南。比如家庭旅行遇到天气突变,与其抱怨“早知道该看天气预报”,不如一起讨论下次如何提前准备应急方案。

工作中遇到“马后炮”现象怎么办?有个同事的做法值得借鉴:每次项目结束后,他都会组织团队用“假设时间倒流”的方式复盘——如果重来一次,大家会在哪个环节提前干预?这种正向的反思既避免了指责,又能真正积累经验。毕竟,过去无法改变,但未来可以设计。

生活里偶尔“放马后炮”无伤大雅,但养成习惯就可能影响信任度。试想团队合作时,如果有人总是事后才抛出“完美方案”,久而久之大家可能会选择性忽略他的意见。与其在尘埃落定后当“预言家”,不如在过程中主动参与讨论。毕竟,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证明自己多正确,而在于帮助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。

放马后炮的造句

  1. 造句 消防安全多下及时雨,消防教育少放马后炮。
  2. 造句 安全多下及时雨,教育少放马后炮。
  3. 造句 事情已经过去了,现在放马后炮还有什么意思?
  4. 造句 我可能是在放马后炮,但我觉得我们走错了棋。我们应该雇一个专业的公关公司来处理这个危机。
  5. 造句 不过今年早些时候的情况已经清楚地表明,他们总是空放马后炮。
  6. 造句 人们经常称汤姆是个放马后炮的人.
  7. 造句 现在放马后炮是容易的,但在一个美国深受创伤并伺机寻找反击形式的时刻,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。
  8. 造句 安全是幸福的花,全家浇灌美如画。安全多下及时雨,教育少放马后炮。
  9. 造句 今天呢,普儿,犹大是议员、教师、律师、税吏、市长、接生婆。每个人在复活节前一天的早晨都弃老还童,假借一场笼统荒谬的春季复活的模仿仪式,趁机向仇家放马后炮。胡安·拉蒙·希梅内斯 
  10. 造句 如果我们在俄罗斯没有在最后时刻丢球,也许会容易些,但是放马后炮已经太晚太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