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ì
  • yu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í huì dí yuàn

成语解释:犹言报德报怨。
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六年》:“夷之蒐,贾季戮臾骈,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,臾骈曰:‘不可,吾闻前志有之曰:敌惠敌怨,不在后嗣,忠之道也。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人际交往

繁体字形:敵僡敵怨

英文翻译:The enemy benefits the enemy

敌惠敌怨的意思

敌:1.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:敌人。敌军。2.敌人:仇敌。残敌。分清敌我。3.对抗;抵挡:所向无敌。寡不敌众。4.(力量)相等的:匹敌。势均力敌。

惠:1.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;恩惠:小恩小惠。施惠于人。受惠无穷。2.给人好处:平等互惠。3.敬辞,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:惠临。惠顾。惠存。4.又同“”。

敌:1.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:敌人。敌军。2.敌人:仇敌。残敌。分清敌我。3.对抗;抵挡:所向无敌。寡不敌众。4.(力量)相等的:匹敌。势均力敌。

怨:1.怨恨:抱怨。结怨。2.责怪:任劳任怨。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说到“敌惠敌怨”这成语,咱先得掰扯掰扯它的意思。说白了,就是既可能因为利益变成敌人,也可能因为矛盾产生怨恨,主打一个“利益和矛盾都能让人对立”的道理。那这玩意儿在生活里咋用呢?咱举个栗子啊——

你瞅瞅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,这对冤家就是典型的“敌惠敌怨”。苏秦搞合纵抗秦,张仪玩连横破局,俩人斗得跟乌眼鸡似的。可你猜怎么着?张仪早年穷得叮当响时还蹭过苏秦的饭!这关系你说到底是敌是友?害,说白了就是利益到位了是战友,利益冲突了变对手。
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那现在这社会还用得上这成语不?”嘿!您往职场瞅瞅——隔壁部门老王跟你抢预算时恨不得掐架,可遇到公司裁员危机,立马抱团取暖。这不就是“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远的利益”么?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把人性看得透透的。

不过依我看啊,这成语最妙的点在于提醒咱们看问题别非黑即白。就像我家楼下早点摊的刘婶和李叔,天天为抢摊位拌嘴,可上次李叔中风住院,刘婶反倒天天送粥。您说这算敌还是惠?要我说啊,人和人的关系就跟麻花似的,拧巴着拧巴着就分不开了。

话又说回来,用这成语可得注意场合。比如劝架时说“你俩别敌惠敌怨的”,听着就比“别打了”有文化不是?但要是跟三岁小孩讲这个,怕是要被当外星人看。所以说啊,老祖宗的智慧是好,也得看菜下饭,量体裁衣。

最后提一嘴,现在年轻人总说“塑料友情”,其实跟“敌惠敌怨”异曲同工。利益到位时称兄道弟,利益冲突时翻脸比翻书快。要我说,看透这层反而能活得通透——甭管是敌是友,保持点安全距离总没错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"敌惠敌怨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