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ù piān bǔ bì
成语解释:纠正偏向,补救弊端。
成语出处:明·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事部》:“与其高谈性命,而无益于用,不如救偏补弊,随事干蛊,为有实效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捄偏補弊
英文翻译:Remedy one's faults
救:1.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:救命。挽救。营救。搭救。抢救。一定要把他救出来。2.援助人、物使免于(灾难、危险):救亡。救荒。救灾。救急。
偏:1.不正;倾斜(跟“正”相对):偏锋。太阳偏西了。2.仅注重一方面或对人对事不公正:偏重。偏爱。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偏于基础理论的研究。3.辅助的;不占主要地位的:偏将。偏师。4.与某个标准相比有差距:体温偏高。工资偏低。收入中等偏上。5.客套话,表示先用或已用过茶饭等(多接用“了”字):我偏过了,您请用吧。6.姓。7.偏偏:不让我去我偏去。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,可天偏不下雨。
补:1.添上材料,修理破损的东西;修补:缝补。补牙。补袜子。修桥补路。2.补充;补足;填补(缺额):弥补。增补。补选。候补。缺什么补什么。3.补养:滋补。补品。身体虚,需要好好补一补。4.利益;用处:补益。不无小补。空言无补。5.姓。
弊:1.欺诈蒙骗、图占便宜的行为:作弊。营私舞弊。2.害处;毛病(跟“利”相对):兴利除弊。切中时弊。
在职场中,团队发现新项目过度依赖某位核心成员时,主动调整分工方案就是典型的救偏补弊。比如某次产品上线前,主管发现测试环节全压在两位工程师身上,立刻抽调其他成员参与交叉校验,最终避免了进度延误。这种灵活调整为什么重要?因为任何系统都可能出现"偏科"现象,及时填补短板才能保持整体稳定。
教育领域同样需要这种智慧。有个家长发现孩子数学成绩突出但作文薄弱,没有强迫孩子刷题,而是带他参加辩论社团锻炼表达能力。三个月后,孩子的议论文水平显著提升。这里的关键在于:补救短板不是否定优势,而是让不同能力形成良性互动。就像修剪盆栽,既要保留主干形态,也要修整旁逸斜出的枝桠。
城市治理中更常见救偏补弊的实践。某地铁站早高峰出现单向客流淤积,运营方没有简单限制进站,而是在对面站台增设临时闸机,引导部分乘客反向乘车。这种"疏堵结合"的策略启示我们:解决问题不必非黑即白,找准失衡点比全面推翻更有效率。
个人成长路上,我常把救偏补弊看作动态校准的过程。曾有位程序员朋友痴迷技术钻研,直到某次晋升答辩时,才发现沟通能力成为职业瓶颈。他报名戏剧工作坊刻意练习表达,半年后竟成了部门最佳技术布道者。这个故事让我明白:弱点可能藏着尚未开发的潜力,关键是以建设性视角看待不足。
观察这些案例会发现,救偏补弊本质上是对系统平衡的维护。就像中医调理讲究"扶正祛邪",既要纠正偏差,更要激活机体自愈能力。现代社会中,这种思维能帮助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环境里保持韧性——不必追求完美无缺,但求建立及时反馈的修复机制。
下次遇到工作或生活中的失衡状况,不妨先画个简易天平:左侧摆现状问题,右侧放补救措施。通过增减砝码寻找新平衡点,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实践救偏补弊的智慧。记住,调整的天平永远不会静止,持续微调才是应对变化的真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