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ù
  • shí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ù shí lì sú

成语解释:匡救时弊,纠正风气。
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三章:“先秦学者生当乱世,目击民艰,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捄時厲俗

英文翻译:Save the time

救时厉俗的意思

救:1.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:救命。挽救。营救。搭救。抢救。一定要把他救出来。2.援助人、物使免于(灾难、危险):救亡。救荒。救灾。救急。
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
厉:1.严格:厉行节约。2.严肃;猛烈:正言厉色。雷厉风行。3.古又同“”。4.古又同“”。5.古又同“”。6.古又同“癞(lài)”。

俗:1.风俗:习俗。移风易俗。2.大众的;通行的;习见的:约定俗成。通俗。3.趣味不高的;令人厌恶的:庸俗。俗气。4.没出家的人;世俗:僧俗。还俗。

成语评论

救时厉俗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,但它的意思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——在危急时刻用严厉手段整顿风气,纠正陋习。举个例子:某地暴雨成灾后,政府迅速出台政策,禁止商家哄抬物价,同时组织志愿者清理街道。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,不就是"救时厉俗"的生动写照吗?

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措施?就像疫情期间,当谣言满天飞时,相关部门立刻建立信息发布绿色通道,既打击了造谣者,又保障了公众知情权。这种"快刀斩乱麻"的应对方式,往往能在混乱中快速重建秩序。

有人可能会问:"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强硬手段吗?"我的观察是:当网络暴力泛滥时,平台方果断封禁恶意账号并公示处理结果,既震慑了施暴者,也让普通用户更有安全感。这种精准有力的干预,正是新时代"救时厉俗"的进化形态。

有个真实案例特别有意思:某古镇旅游区曾因商贩强买强卖被游客诟病,管理部门推出"红黑榜"制度,定期公示诚信商户和违规商家。三个月后,游客投诉量下降70%,当地土特产销量反而翻倍。这说明严厉整治与正向引导结合,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。

在我看来,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揭示了社会治理的辩证法。就像修剪盆栽,既要用剪刀去掉枯枝败叶,也要耐心培育新芽。过度温和可能纵容问题发酵,一味强硬又容易引发对立,关键在于把握"救急"与"育人"的平衡点。当社区垃圾分类推行受阻时,先处罚屡教不改者,再组织模范家庭经验分享,往往比单纯说教更见效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任何整顿措施都要警惕"一刀切"陷阱。去年某地整治电动车乱象时,既划定了专用停车区,又在路口增设充电桩,这种疏堵结合的方式就比单纯罚款更得人心。说到底,"救时厉俗"不是目的,而是引导社会走向良性循环的阶段性手段。

透过这个成语,我们能发现中华文化里特有的实用智慧。它不追求完美无缺的解决方案,而是强调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最优选择。就像中医治病讲究"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",社会治理同样需要这种灵活机动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