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ù
  • zā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ù kǔ mǐ zāi

成语解释:解脱苦难,消除灾祸。
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:“谓善者如此收场,不善者如此结果,使人知所趋避,是药人寿世之方,救苦弭灾之具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捄苦弭災

英文翻译:Save the suffering and eliminate the disaster

救苦弭灾的意思

救:1.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:救命。挽救。营救。搭救。抢救。一定要把他救出来。2.援助人、物使免于(灾难、危险):救亡。救荒。救灾。救急。

苦:1.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(跟“甘、甜”相对):苦胆。这药苦极了。2.难受;痛苦:苦笑。艰苦。愁眉苦脸。苦日子过去了。苦尽甘来。3.使痛苦;使难受: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,可苦了他了。4.苦于:苦旱。苦夏。5.有耐心地;尽力地:苦劝。苦干。苦思。勤学苦练。6.除去得太多;损耗太过:指甲剪得太苦了。这双鞋穿得太苦了,不能修理了。7.姓。

弭:1.平息;消灭:消弭。弭患。弭战。2.姓。

灾:1.自然界造成的或人为的祸害:水灾。兵灾。2.个人遭遇的祸患:没病没灾。3.“菑”,另音zī

成语评论

救苦弭灾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。比如,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冒着风险支援疫区,或是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,这些行为不就是“救苦弭灾”的真实写照吗?有人可能会问:“普通人能为救苦弭灾做些什么呢?”其实,小到帮邻居提重物、为流浪动物提供庇护,大到参与救灾捐款,都是在用行动传递善意。

再举个例子,国际救援组织深入战乱地区运送物资,看似遥远,但他们的存在恰恰证明了“救苦弭灾”不分国界。这时候有人会疑惑:“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传统价值观吗?”我认为,正是因为科技发达了,人类反而更需要这种精神——自然灾害、公共卫生危机等问题从未消失,而救苦弭灾正是跨越时代的人性之光。

有趣的是,救苦弭灾并不总需要轰轰烈烈的壮举。我曾在山区见过支教老师用三年时间帮村里建起图书室,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同样在消除“知识匮乏”的灾难。有人问:“这样做真的有用吗?”其实就像拼图,每一小块的努力最终会拼出更美好的图景。

说到这儿,不得不提现代科技带来的新可能。无人机能快速定位受困者,区块链技术让捐款流向透明化,这些创新让救苦弭灾变得更高效。但工具终究是工具,真正关键的还是背后那颗愿意伸出援手的心。就像最近某地洪灾中,年轻人用社交媒体自发组建救援网络,证明善意永远能突破技术壁垒。

或许有人觉得“救苦弭灾”是别人的责任,但换个角度看,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益者。去年台风过境时,我家小区地下车库被淹,是物业连夜堆沙袋避免了更大损失。这件事让我明白:所谓救苦弭灾,本质是人与人的守望相助,而这种联结正是社会运转的基石。

最后想说的是,救苦弭灾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。当你帮助他人脱离困境时,其实也在为自己积累应对风险的经验。这种双向的成长,或许才是这个成语在当代最值得品味的深意。

"救苦弭灾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