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āo
  • shí
  • bǎ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āo yī shí bǎi

成语解释: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、智慧。

成语出处:汉·刘向《列女传·母仪》:“文王生而明圣,太任教之,以一而识百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宾语;多用于学生

繁体字形:教一識百

英文翻译:Learn from all

教一识百的意思
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识:[shí]1.认得:识字。相识。2.知识:常识。学识。3.见解;辨别力:很有见识。远见卓识。[zhì]1.记住:博闻强识。2.标志;记号:款识。
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教一识百”?简单说,就是学会一个例子,就能理解一百个类似的问题。比如老师教数学题时,先讲一道例题的解法,学生就能自己解决同类型的题目。这种能力背后,其实是逻辑迁移和举一反三的思维。

为什么有人学得快,有人学得慢?关键可能就在“教一识百”的应用上。比如学编程时,有人死记代码,而有人会分析代码结构。后者通过理解变量、循环的底层逻辑,遇到新问题就能快速写出新程序。这种思维方式,在工作中同样重要——领导教下属处理客户投诉的方法,其实是在训练他们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。

怎么培养这种能力?有个实际例子:家长教孩子认字时,与其反复教“苹果”怎么写,不如同时教“水果”这个概念。当孩子看到香蕉、橘子时,自然知道这些都是水果。这种方法不仅记得牢,还能激发主动思考。我的邻居王阿姨用这个方法教女儿认字,半年时间孩子就能自己读绘本了。

有人会问:“这和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?”区别就像学做菜。死记硬背是背菜谱步骤,而教一识百是理解“炒菜先热油”“炖汤要火候”这些底层逻辑。前者换个菜就不会做,后者却能做出新菜品。工作中遇到没接触过的项目时,这种能力尤其重要。

需要注意什么误区?千万别把“教一识百”当成偷懒借口。比如学英语时,有人觉得记住几个语法规则就能应付所有句子,结果遇到复杂从句就卡壳。真正有效的方法是:先扎实掌握基础规则,再通过大量实践验证规律。就像学骑自行车,懂得平衡原理后,骑三轮车、电动车也会容易很多。

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,在于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。每次学习新知识时,不妨多问:“这个原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?”就像拼乐高积木,每块积木单独看平平无奇,但组合起来就能建成城堡。当知识形成网络时,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成倍增长。

"教一识百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