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o náo shēng mù
成语解释:教猴子爬树。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 小雅 角弓》:“毋教猱升木,如涂涂附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比喻教唆坏人干坏事
繁体字形:教獿升木
英文翻译:teach a monkey to climb a tree
教:[jiào]1.教导;教育:管教。请教。受教。因材施教。2.宗教:佛教。伊斯兰教。信教。在教。3.姓。4.使;令;让:教他无计可施。教我十分为难。[jiāo]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:教唱歌。教小孩儿识字。师傅把技术教给徒弟。
猱:古书上说的一种猴。
升:1.由低往高移动(跟“降”相对):升旗。上升。旭日东升。2.(等级)提高(跟“降”相对):升级。3.容量单位,符号L(l)。1升等于1000毫升。4.容量单位,10合(gě)等于1升,10升等于1斗。1市升合1升。5.量粮食的器具,容量为斗的十分之一。6.姓。
木:1.树木:伐木。果木。独木不成林。2.木头:枣木。榆木。檀香木。3.棺材:棺木。行将就木。4.质朴:木讷。5.反应迟钝:木然。木头木脑。他反应有点木。6.麻木:两脚冻木了。舌头木了,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。7.姓。
说到“教猱升木”,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有点陌生。其实它字面意思是“教猴子爬树”,比喻教唆别人做坏事,或者教人做原本就擅长的事——结果反而显得多此一举,甚至可能引发问题。比如有人问:“这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?”简单来说,它就像教鱼游泳、教鸟飞翔,既没必要,还可能让对方觉得被小瞧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同事小张明明擅长数据分析,但领导非要教他用最基础的Excel公式,还反复强调“不会可以问我”。这种场景下,领导的行为就像“教猱升木”——既没发挥下属的长处,又容易打击积极性。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:“为什么人总想教别人做他们已经擅长的事?”或许源于控制欲,也可能出于对不确定性的焦虑。
这个成语还有另一层警示:别把技能用错地方。比如某科技公司要求程序员每天写日报,详细记录代码行数。这种把创意工作机械化管理的做法,本质上也是“教猱升木”。程序员的核心能力是解决问题,而非比拼打字速度。这让我想到,现代职场中类似的形式主义要求,往往源于管理者对专业领域的不了解。
从教育角度看,“教猱升木”现象更值得警惕。见过家长逼着喜欢画画的孩子背化学公式,理由是“理科更有前途”。这何尝不是强行让猴子学狗叫?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天赋轨迹,强行矫正可能适得其反。就像爱因斯坦曾说:“每个人都是天才,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评价一条鱼,它终其一生都会觉得自己愚蠢。”
不过换个角度想,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善用引导而非说教。比如教孩子骑自行车,与其抓着车座不放,不如先调整重心,适时放手。真正的教育应该像点亮火种,而不是灌满水桶。当我们在帮助他人时,或许该多问一句:“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”而不是自顾自地输出所谓“正确方法”。毕竟,最好的成长往往发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那些真正厉害的人,往往擅长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,而不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。下次当你想“教人做事”时,不妨先停下来想想——这是对方需要的指导,还是自我满足的表演?有时候,克制指导的冲动,比盲目传授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