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ǎn fā jǐn chì
成语解释:敛:收集;发:散发;谨饬:认真仔细。指对粮食、物资的收集与发放认真仔细
成语出处:唐·柳宗元《贞符》:“乡为义廪,敛发谨饬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管理
繁体字形:斂發謹飭
英文翻译:Keep your hair in check
敛:1.收起;收住:敛容。敛足。2.约束:敛迹。3.收集;征收:敛钱。横征暴敛。把工具敛起来。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谨:1.谨慎;小心:勤谨。恭谨。拘谨。谨记在心。谨守规程。2.郑重地:谨启。谨领。谨具。我们谨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。
饬:1.整顿;使有条理:整饬纪律。2.谨慎;守规矩:谨饬。3.旧指上级命令下级:饬令。4.古又同“敕”。5.古又同“饰(shì)”。
“敛发谨饬”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描述的是一个人做事认真细致、态度严谨的状态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张负责公司年会筹备,从场地布置到流程安排,每个细节都反复确认,连座位表上的名字间距都要调整到统一。同事调侃他“太较真”,他却说:“小事不抠,大事容易漏。”这种“敛发谨饬”的作风,最终让活动零失误落幕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过于注重细节会不会浪费时间?关键在于平衡。比如医生做手术前检查器械清单,看似耗时,却能避免医疗事故;但若是纠结PPT配色修改二十遍导致错过截止时间,就是本末倒置了。“敛发谨饬”的核心在于抓准重点环节的精细把控,而非在无关紧要处钻牛角尖。
我曾见过两种极端:一种是大大咧咧的创意工作者,桌面文件堆成山却总能快速找到灵感;另一种是整理强迫症患者,连铅笔都要按长短排列却常忘记重要会议。这让我想到,“敛发谨饬”更像一种“选择性精致”——在需要秩序感的领域建立规则,在需要创造性的空间保留弹性。就像写书法,既讲究笔画的严谨工整,也追求布局的潇洒气韵。
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“谨饬”?有个简单的方法:设想这个细节如果出错,是否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。例如签订合同时的金额数字必须精确,但给朋友的手写贺卡上有个错别字,反而可能成为多年后的温馨笑谈。生活不是精密仪器,有时候留点“毛边”,反而更有人情味。
观察身边那些真正高效的人会发现,他们往往在关键节点表现出超乎常人的细致。就像程序员会为1%的系统漏洞通宵调试,但午餐吃什么都随意;律师对合同条款字斟句酌,却记不清自己昨天穿的什么衬衫。这种“靶向式严谨”,或许才是“敛发谨饬”在现代社会的进化形态——既保持专业领域的精确度,又不被琐碎细节绑架生活。
说到底,任何行为准则都要服务于具体目标。当我们谈论“敛发谨饬”时,本质上是在探讨“精准”与“效率”的平衡艺术。就像烹饪时撒盐,精确到克或许能保证标准化口味,但老厨师随手一抖的“适量”,往往更契合食客的真实味觉。找到属于自己的分寸感,或许比单纯追求严谨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