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ǎn
  • hòu
  • shū
  • qiá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iǎn hòu shū qián

成语解释:语本《司马法·定爵》:“凡陈,行惟疏,战则密。”《尉缭子·兵令上》:“陈以密则固,锋以疏则达”。谓列阵周密则牢固,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。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“敛后疏前”四字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司马法·定爵》:“凡陈,行惟疏,战则密。”《尉缭子·兵令上》:“陈以密则固,锋以疏则达”。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斂后疎前

英文翻译:Keep the past behind you

敛后疏前的意思

敛:1.收起;收住:敛容。敛足。2.约束:敛迹。3.收集;征收:敛钱。横征暴敛。把工具敛起来。
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
疏:1.清除阻塞使通畅;疏通:疏导。疏浚。2.事物之间距离远;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(跟“密”相对):疏林。疏星。3.关系远;不亲近:疏远。亲疏。4.不熟悉;不熟练:生疏。荒疏。5.疏忽:疏于防范。6.空虚:志大才疏。7.分散;使从密变稀:疏散。仗义疏财。8.姓。9.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;条陈:上疏。奏疏。10.古书的比“注”更详细的注解;“注”的注:《十三经注疏》。
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"敛后疏前"?这个词乍一听有些陌生,其实它描绘的是一种独特的处世智慧——把复杂的问题收拢简化,把表面的纷扰梳理清晰。就像整理一团乱麻时,先把打结的部分集中处理,再把理顺的部分分门别类摆放,生活中的难题往往也需要这种分步骤解决的智慧。

举个真实的例子:小区物业张师傅处理漏水纠纷时,先安抚好顶楼住户的情绪(敛后),再带专业人员逐层检查管道(疏前),既化解了矛盾又解决了根本问题。这种处理方式比强硬划分责任更有效,既照顾了人情又保证了效率,正是"敛后疏前"的生动实践。

为什么这种方法值得学习?现代人常陷入"眉毛胡子一把抓"的困境。同事小王曾同时处理三个项目,结果每个都进展缓慢。后来他将相似工作合并处理(敛后),重要节点单独突破(疏前),效率提升了40%。这印证了认知科学中的"组块化记忆原理":把碎片信息打包处理,能显著减轻大脑负担。

在家庭教育中,这个方法同样适用。邻居李姐面对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,没有直接没收设备(疏前),而是先建立每日谈心机制(敛后)。当亲子沟通畅通后,再共同制定电子设备使用规则,这种"情感先行,规则跟进"的策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个人认为这种思维模式的价值在于其弹性。它不同于非黑即白的解决方案,更像太极中的刚柔并济:在复杂情境中保持灵活,既不全盘接受也不全盘否定。就像修剪盆栽,既要果断剪除枯枝(疏前),也要耐心培育新芽(敛后),这种动态平衡正是应对现代生活不确定性的关键。

试着在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,给自己两分钟思考:哪些是必须解决的核心矛盾?哪些是看似重要实则次要的干扰项?就像整理旅行箱,先把大件物品归位,再用小物件填补空隙,生活的行囊也能装得更从容。这样的思维训练,或许能让我们在纷繁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节奏。

"敛后疏前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