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ǎn yǐng táo xíng
成语解释:隐藏身形。比喻隐居不出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江淹《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》:“方敛影逃形,匡坐编蓬之下,遂遭烟露余彩,日月末光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斂影逃形
英文翻译:Gather shadow and escape form
敛:1.收起;收住:敛容。敛足。2.约束:敛迹。3.收集;征收:敛钱。横征暴敛。把工具敛起来。
影:1.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,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:人影。花影。倒影。幻影。影壁。影响。影射(借甲指乙,或暗指某人其事)。无影无踪。影影绰绰(模模糊糊,不真切)。捕风捉影。含沙射影(喻暗地里诽谤中伤)。2.形象:摄影(照相)。留影。剪影。影印。影像。3.描摹:影写。影抄。影宋本。4.指“电影”:影评。影院。影片。影视(电影和电视)。影坛。
逃:1.逃跑:追歼逃敌。2.躲避:逃荒。逃学。
形:1.形状:圆形。方形。图形。地形。2.形体;实体:有形。无形。形影不离。3.显露;表现:喜形于色。形诸笔墨。4.对照:相形见绌。5.姓。
“敛影逃形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神秘,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比喻隐藏自己的行踪或存在感,避免被他人注意到。比如有人为了避免麻烦,可能会选择“敛影逃形”,默默做自己的事情。
举个例子:在职场上,小张虽然能力很强,但他总是“敛影逃形”,从不主动抢风头。同事问:“你为什么总是不表现自己?”他笑着回答:“与其成为焦点,不如先把事情做好。”这种行为看似低调,反而让领导觉得他踏实可靠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敛影逃形是不是一种逃避?”其实不完全对。比如古代隐士陶渊明辞官归隐,表面上是“逃离”官场,实则是为了坚持内心的原则。这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,反而成就了他的诗歌与精神境界。所以说,“敛影逃形”有时是一种智慧,而非懦弱。
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到这个词呢?假设你正在筹备一个秘密项目,需要暂时避开外界的干扰,这时候“敛影逃形”就成了保护专注力的策略。但也要注意分寸——如果长期与外界隔绝,可能会错失合作的机会。个人认为,关键在于判断何时该隐藏,何时该展现。
再比如,社交媒体时代,许多人习惯分享生活,但也有人选择“敛影逃形”。朋友问我:“你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?”我说:“把时间留给自己,反而更清楚想要什么。”这种选择无关对错,只是不同的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。
有趣的是,“敛影逃形”并不等于完全消失。就像月亮被云层遮挡时,它的光依然存在,只是暂时不被看见。生活中适当的隐蔽,反而能让下一次出现更有力量。比如作家闭关写作,运动员赛前减少曝光,都是在积蓄能量。
最后想问问大家:如果完全“敛影逃形”,世界会变成什么样?或许我们会失去许多精彩的故事,但也会少一些无意义的纷争。如何在隐藏与展示之间找到平衡,可能正是每个人需要探索的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