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ǎn gǔ chuí hún
成语解释:谓再造生灵,使死者复生。敛骨,使散掉的骨骼集结起来。吹魂,把散走的魂魄吹送回体。
成语出处:《南史·袁昂传》:“幸因约法之弘,承解网之宥,犹当降等薪粲,遂乃顿释钳赫,敛骨吹魂,还编黔庶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斂骨吹魂
英文翻译:Gathering the bones and blowing the soul
敛:1.收起;收住:敛容。敛足。2.约束:敛迹。3.收集;征收:敛钱。横征暴敛。把工具敛起来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吹:1.合拢嘴唇用力出气:吹灯。吹一口气。2.吹气演奏:吹笛子。3.(风、气流等)流动;冲击:风吹雨打。吹风机。4.说大话;夸口:先别吹,做出成绩来再说。他胡吹一通,你还真信。5.吹捧:又吹又拍。6.(事情、交情)破裂;不成功:婚事告吹。这个月的计划又吹了。
魂:1.指精神或情绪:梦魂萦绕。神魂颠倒。2.特指崇高的精神:国魂。民族魂。3.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:花魂。诗魂。
“敛骨吹魂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,到底该怎么用呢?举个例子:一家老字号餐馆在疫情中倒闭,老板带着员工重新选址装修,半年后挂出新招牌,街坊们都说这是“敛骨吹魂的典范”。这里的“敛骨”指收集散落的根基,“吹魂”好比注入新活力,是不是比直接说“东山再起”更有画面感?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重新开始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“魂”字。就像前年苏州的百年茶馆失火,老板不仅复原了建筑格局,更请回老茶师培训新人,茶客都说“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”。这种既保留精髓又创新经营的方式,才是真正的敛骨吹魂。
生活中这样的智慧随处可见。我认识的手工制砚传人,在机械化冲击下转型做定制文创,把传统雕刻技法用在手机壳、镇纸上,订单反而比父辈时代更多。这让我想到:传承不是复制粘贴,就像成语里的“吹魂”,需要找准时代的气息来激活古老基因。
最近看到故宫文物医院修复青铜器的纪录片,专家们用CT扫描分析锈层,3D打印补全残缺部位。这种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的结合,不正是当代版的敛骨吹魂吗?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展品,通过技术赋能重新焕发生命力,让千年故事继续流传。
下次遇到看似过时的老事物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。就像胡同里的老裁缝铺开始直播量体裁衣,既保留盘扣手艺又对接新需求,这样的转型往往比推倒重来更有温度。毕竟,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完全颠覆,而在于懂得如何让旧魂穿新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