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ǎn
  • chéng
  • mì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ǎn bù chéng mìng

成语解释: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?

成语出处: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吾君子顺先典,贶某重礼,某不敢辞,敢不承命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敢推辞

繁体字形:敢不承命

英文翻译:I dare not

敢不承命的意思

敢:1.有勇气;有胆量。例:勇敢。2.表示有勇气、有胆量做某事:敢想敢干。3.表示有根据地推断:我敢说,他这件事准办不成。不敢说有十成把握,八九成是肯定有的。4.副词。莫非;怕是。表示揣测又略带惊讶的语气:敢是他来了。5.谦辞。表示冒昧地请求:敢问。敢请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承:1.托着;接着:承尘。承重。2.承担:承印。承制中西服装。3.客套话,承蒙:昨承热情招待,不胜感激。4.继续;接续:继承。承上启下。承先启后。5.接受(命令或吩咐):秉承。承命。6.姓。

命:1.动植物的生活能力:生命。救命。逃命。拼命。命脉。性命。相依为命。2.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、寿数等:天命。命相(xiàng)。命运(a.迷信指生死、贫富和一切遭遇;b.喻发展变化的趋向,如“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”)。3.上级对下级的指示:奉命。遵命。命令。使命。4.给予(名称等):命名。命题。命意。5.指派,使用:命官。

成语评论

敢不承命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表示对他人要求的绝对服从或承诺,类似“一定照办”。比如老板对员工说:“下周前完成报告,没问题吧?”员工如果回答“敢不承命”,就是在表达“保证完成任务”的决心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普通的“好的”“遵命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语境。这个成语自带一种庄重感,常见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。比如电视剧里大臣对皇帝说:“陛下所托之事,臣敢不承命?”既显尊重,又突出承诺的份量。

现代生活中怎么用呢?假设朋友请你帮忙筹备婚礼,你拍胸脯说:“兄弟的终身大事,我敢不承命!”这时候既表达重视,又带点幽默感。不过要注意场合——点外卖时说“敢不承命”,反而显得滑稽。

这个成语现在是不是过时了?个人认为,语言就像衣柜里的衣服,关键看怎么搭配。在需要强调承诺严肃性时,它依然能发挥独特作用。比如创业团队开会时,负责人说:“这个项目关系到公司存亡,各位敢不承命?”比平铺直叙更能凝聚士气。

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?观察发现,很多人误用它来表达被迫接受。其实成语本意是主动承担,而非无奈妥协。比如孩子被要求写作业时说“敢不承命”,就扭曲了原意。语言是活的,但核心含义需要守住。
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人工智能助手回答“敢不承命”时,是真的在承诺,还是程序设定的回应?这个问题或许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。每个时代都需要找到既传承文化,又符合当下表达的平衡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