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ìng jiāng yóu jì
成语解释:《国语·鲁语下》载,春秋时文伯歜已为鲁相,其母敬姜犹纺绩不辍,歜问之,敬姜曰:“今我,寡也,尔又在下位,朝夕处事,犹恐忘先人之业,况有怠惰,其何以避辟!”后遂以“敬姜犹绩”为富贵而不忘根本的典实。
成语出处:《国语·鲁语下》载,春秋时文伯歜已为鲁相,其母敬姜犹纺绩不辍,歜问之,敬姜曰:“今我,寡也,尔又在下位,朝夕处事,犹恐忘先人之业,况有怠惰,其何以避辟!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敬姜猶績
英文翻译:Jiang Youji
敬:1.尊敬:敬重。敬爱。敬仰。致敬。肃然起敬。2.恭敬:敬请指教。敬谢不敏。3.有礼貌地送上(饮食或物品):敬烟。敬酒。敬茶。敬你一杯。4.姓。
姜:1.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披针形,花冠黄绿色,通常不开花。根状茎黄褐色,有辣味,是常用的调味品,也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根状茎。3.姓。
犹:1.如同:虽死犹生。过犹不及。2.还;尚且:记忆犹新。困兽犹斗。3.姓。
绩:1.把麻和棉搓(cuō)捻成线:纺绩。绩麻。2.功业;成果:成绩。战绩。
“敬姜犹绩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的故事其实很有意思。春秋时期,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,即使家境富裕依然坚持纺纱劳作,以此教育儿子“勤劳才能守住家业”。今天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身处顺境也要保持清醒,不忘根本。比如职场上,有人升职后依然主动参与基层工作,同事评价他:“真是敬姜犹绩,当了经理还在帮我们调试系统。”
这个成语和“居安思危”有什么区别?前者更强调通过具体行动维持初心,后者侧重思想上的警惕。比如一位创业者在融资成功后,坚持每周与用户面对面沟通,这就是“敬姜犹绩”的生动体现——他用持续接触真实需求的方式,避免团队在成功中迷失方向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很多传承百年的老字号,墙上都挂着纺车或锄头模型。这其实暗含“敬姜犹绩”的智慧。就像日本某百年和果子店,第五代传人每天清晨仍然亲手熬制第一锅红豆馅,他说:“指尖感受糖粒融化的温度,才能做出有灵魂的点心。”这种身体力行的坚守,比贴在墙上的企业文化标语更有说服力。
现代人或许不需要真的去纺纱织布,但成语背后的警示依然鲜活。我观察到,那些能在行业波动中稳健发展的企业,往往保留着创始阶段的某些传统。比如某互联网大厂至今要求新入职员工轮岗客服岗位,这个制度就像数字时代的“敬姜犹绩”,让科技公司始终听见真实用户的声音。
当年轻人抱怨“阶层固化”时,这个成语其实提供了突破思路。认识一位95后民宿主理人,她在抖音走红后反而报名了酒店管理课程,朋友圈写着:“流量会消退,但运营能力永远值钱。”这种把短期优势转化为长期价值的思维,正是“敬姜犹绩”在新时代的演绎。
月光洒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,看着城市霓虹闪烁,忽然觉得“敬姜犹绩”像是给成功者的一面镜子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成就不在于抵达某个高度,而在于能否在掌声中继续系紧鞋带。下次当你觉得“已经足够好了”的时候,不妨想想那个两千多年前仍在纺纱的贵族母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