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o
  • niú
  • zǎ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āo niú zǎi mǎ

成语解释:谓宰杀牲畜。
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四折:“两壁厢敲牛宰马,做一个庆喜的筵席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敲牛宰馬

英文翻译:To kill a horse or a cow

敲牛宰马的意思

敲:1.在物体上面打,使发出声音:敲门。敲锣打鼓。2.敲竹杠;敲诈: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,往往就要敲一下子。
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
宰:1.主管;主持:主宰。2.古代官名:县宰。邑宰。3.姓。4.杀(牲畜、家禽等):屠宰。杀猪宰羊。5.比喻向买东西或接受服务的人索取高价:挨宰。宰人。

马:1.哺乳动物,头小,面部长,耳壳直立,颈部有鬣,四肢强健,每肢各有一蹄,善跑,尾生有长毛。是重要的力畜之一,可供拉车、耕地、乘骑等用。皮可制革。2.大:马蜂。马勺。3.姓。

成语评论

提到"敲牛宰马"这个成语,很多人可能会疑惑: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用严厉手段震慑他人,就像宰杀牲口来警告旁人。比如公司新经理上任后,通过敲牛宰马的方式处理了几个长期迟到的员工,整个部门的考勤纪律立刻明显改善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管理方式是否过于简单粗暴?从效果来看确实立竿见影,就像农民在春耕前把生锈的犁头敲得当当响,既整理了农具,又提醒帮工们要打起精神。但关键在于后续要辅以正向激励,就像敲完铁器后要给牛马喂足草料,才能保持持续的工作动力。

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包工头,每当工程进度落后时,他总会当着众人面把安全帽重重摔在水泥板上。这种"敲牛宰马"的举动虽然让人心头一紧,但确实能让工友们意识到安全规范的重要性。不过依我看,若能配合着讲解事故案例,效果应该会比单纯发火更好。

在家庭教育中,这个成语也有现代演绎。有位家长朋友分享,发现孩子沉迷手机后,他当着孩子的面把旧手机砸成零件,随后立即给孩子展示了时间管理表格。这种"先破后立"的做法,既表明了态度,又提供了解决方案,比单纯说教有效得多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任何管理手段都讲究分寸。就像厨师处理食材,既要用力敲开牛骨取髓,又要细心剔除马肉筋膜。过度使用强硬手段可能适得其反,就像古代寓言中那个天天敲打耕牛却忘了喂草的农夫,最终牲畜累倒,田地反而荒芜。

观察现代职场会发现,聪明的管理者更倾向于"敲铁器而不伤牲畜"。某科技公司推行新制度时,先公示淘汰的旧设备,再发放崭新的办公器材,既达到了警示效果,又激发了团队积极性。这种方式既保留了成语的警示内核,又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温度。

从这些实际案例可以看出,传统智慧需要与时俱进地运用。就像农耕时代直接敲打牲口的方式,在机械化的今天已经演变成定期设备检修提示音。关键不在于手段本身,而在于如何让警示信号既清晰明确,又能促进良性循环。

"敲牛宰马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