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o
  • luó
  • fàng
  • p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āo luó fàng pào

成语解释:谓大张旗鼓地活动。

成语出处: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、敲锣放炮的硬出头!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造势

繁体字形:敲鑼放炮

英文翻译:Set off the gong

敲锣放炮的意思

敲:1.在物体上面打,使发出声音:敲门。敲锣打鼓。2.敲竹杠;敲诈: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,往往就要敲一下子。

锣:击乐器。铜制,似盘。一般有提手,用槌击奏。形制多样,如大锣、小锣、堂锣、云锣等。常用于吹打乐及戏曲、歌舞伴奏。

放:1.解除约束,使自由:释放。放虎归山。把俘虏放回去。2.在一定的时间停止(学习、工作):放学。放工。3.放纵:放任。放声高歌。放言高论。4.让牛羊等在草地上吃草和活动:放牛。放羊。5.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:放逐。流放。6.发出:放枪。放光。放冷箭。玉簪花放出阵阵的清香。7.点燃:放火。放爆竹。8.借钱给人,收取利息:放债。放款。9.扩展:放大。放宽。上衣的身长要放一寸。10.姓。

炮:[pào]1.口径在2厘米以上,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,火力强,射程远。种类很多,有迫击炮、榴弹炮、加农炮、高射炮等。也叫火炮。我国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。火药发明后,改为用火药发射铁弹丸。2.爆竹:鞭炮。花炮。3.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做炮。[páo]1.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,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,使它焦黄爆裂,如用这种方法炮制的姜叫炮姜。2.烧;烤(食物)。[bāo]1.烹调方法,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(牛羊肉片等),迅速搅拌:炮羊肉。2.烘焙:湿衣服搁在热炕上,一会儿就炮干了。

成语评论

说起“敲锣放炮”,你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红火热闹的场面?比如村里办喜事,喇叭一响、鞭炮齐鸣,全村老少都围过来看热闹。这种场景用“敲锣放炮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!可为什么这个成语常带点贬义呢?

举个例子:公司年会上,老板花大价钱请明星助阵,结果员工们私下吐槽:“搞这么多敲锣放炮的排场,不如多发点年终奖实在。”这里就点破了成语的深层含义——表面热闹但缺乏实际价值。就像春节庙会上,杂耍班子敲得震天响,观众却更关心糖葫芦好不好吃。

有个有趣的现象:老一辈觉得敲锣打炮代表喜庆,年轻人却觉得太吵。我家楼下新开的奶茶店开业时放了三挂鞭炮,邻居王奶奶乐呵呵地说“这才叫开门红”,而楼上加班的小张气得直拍窗户。你看,同一个成语,不同年龄的人理解可能完全相反。

有人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“敲锣放炮”吗?我倒觉得关键看场合。朋友婚礼上伴郎团整活闹新人,大家哈哈一笑无伤大雅;可要是学校把经费都花在运动会开幕式上,导致跑道年久失修,这就本末倒置了。说到底,热闹要有度,真诚才是硬道理。

下次看到商家门口摆满花篮、音响震耳欲聋,不妨多留个心眼:这到底是真心庆贺,还是虚张声势?就像网红餐厅排队两小时,结果菜品还不如街边小炒——表面的锣鼓声再响,也盖不住里子的单薄啊。

"敲锣放炮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