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òu liàng shāo jì
成语解释:用斗量,用筲计。形容数量很多。
成语出处: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杂编》:“南渡后,江湖流派,斗量筲计,风轨荡然矣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数量多
繁体字形:鬥量蕱計
英文翻译:A measure of quantity
斗:[dòu]1.对打:斗殴。战斗。2.比赛胜负,争胜:斗力。斗劲。斗智。斗志昂扬。3.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:斗牛。斗蟋蟀。4.拼合,对准,凑近:斗眼。5.古同“逗”,逗引。[dǒu]1.中国市制容量单位(十升为一斗,十斗为一石):斗酒只鸡(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,家常便饭)。2.量粮食的器具:斗筲之人(形容人器量狭小,见识短浅)。3.形容小东西的大:斗胆。4.形容大东西的小:斗室。5.像斗的东西:斗车。斗笠。斗篷。熨斗。6.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,亦泛指星:南斗。气冲斗牛(怒气冲天)。7.特指“北斗星”:斗折蛇行。8.古同“陡”,高耸的样子。9.〔斗拱〕(枓栱)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,斗是垫拱的方木块,合称斗拱。10.古同“陡”,突然。
量:[liàng]1.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。如升、斗等。2.限度:胆量。力量。3.数量:降雨量。产量。4.估计;衡量:量力而行。5.哲学范畴。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、程度、速度等,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,如多少、大小、高低、轻重、快慢等。[liáng]1.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、长短或其他性质:量地。量血压。2.估计;衡量:打量。思量。
筲:1.古时盛饭的竹器。现称淘米用的竹器为筲箕。2.水桶:水筲。一筲水。
计:1.计算:核计。共计。不计其数。数以万计。2.测量或计算度数、时间等的仪器:体温计。血压计。晴雨计。3.主意;策略;计划:计策。巧计。缓兵之计。眉头一皱,计上心来。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。4.做计划;打算:设计。为加强安全计,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。5.计较;考虑:不计成败。无暇计及。6.姓。
大伙儿听说过“斗量筲计”这个成语吗?你别说,它背后藏着挺有意思的智慧。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老张开了家早餐店,每天盯着客人用了多少张餐巾纸,却对食材采购的大笔开支视而不见。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拿小杯子量海水”——光顾着计较芝麻绿豆,反而漏了西瓜嘛!
哎,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: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核心意思?说白了就是“看问题格局太小”。就像咱小区王阿姨,总抱怨物业费涨了五毛钱,但社区新建的健身器材给她孙子带来多少欢乐,她倒选择性忽略了。您说这是不是有点“拿着显微镜找灰尘,却看不见整片蓝天”的意思?
不过话又说回来,生活里谁还没点“斗量筲计”的时候呢?记得去年公司搞创新大赛,市场部小李的方案因为印刷成本高了3%被否决,结果人家跳槽后靠这个创意拿了行业大奖。这故事听着耳熟吧?就像古人说的“捡了芝麻丢西瓜”,咱们现代人照样容易犯这个迷糊。
要我说啊,这个成语最绝的地方在于它像面照妖镜。您瞧老李头家的装修纠纷,为墙上两道划痕跟装修队扯皮半个月,耽误了闺女订婚宴的筹备。这不活脱脱的现实版“斗量筲计”吗?其实吧,有些事儿真不能光算眼前账,得把算盘珠子往长远了拨拉拨拉。
现如今社会发展这么快,我倒觉得“斗量筲计”有了新解读。好比刷短视频时,有人纠结UP主说的某个数字不准,却忽略了整个视频传递的干货知识。这种“见树不见林”的毛病,放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要警惕。老祖宗的智慧啊,还真是啥时候都不过时。
说到底,生活就像大海,既有需要精打细算的细浪,也有值得纵情驰骋的碧波。咱既不能当甩手掌柜完全不算计,也不能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。把握好这个度,才算真正读懂了“斗量筲计”给咱的提醒——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