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shì yǐ lǐ
成语解释:断:判断;理:道理。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陈义设法,断事以理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斷事以理
英文翻译:To judge by reason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事:1.事情:国事。公事。2.事故:出事。平安无事。3.职业:谋事。4.关系;责任:回去吧,没有你的事了。5.从事:大事宣传。6.侍奉;伺候:事亲。不事王侯。
以:1.用;拿:以少胜多。晓之以理。赠以鲜花。2.依;按照:以次。以音序排列。3.因:何以知之?。不以人废言。4.表示目的:以广视听。以待时机。5.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6.跟“而”相同: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7.姓。8.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,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以前。以上。三日以后。县级以上。长江以南。五千以内。二十岁以下。
理:1.物质组织的条纹;纹理:木理。肌理。条理。2.道理;事理:合理。理屈。理当如此。3.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物理学:理科。数理化。4.管理;办理:处理。理财。当家理事。5.整理;使整齐:理发。理一理书籍。6.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;表示意见(多用于否定式):路上碰见了,谁也没理谁。置之不理。7.姓。
哎哟,说到“断事以理”这个成语,咱先得掰扯清楚它的意思。说白了,就是遇到事情不靠拍脑袋,而是用道理和逻辑去分析。比如同事吵架,你说“别急眼,咱们把账本摊开算算”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断事以理”嘛?
那问题来了:为啥非得用“理”来断事?你细品啊,人一上头就容易带情绪,这时候讲道理就像给热水杯垫个隔热垫——避免烫手嘛。比如小区物业费涨了,业主群里吵翻天,有人跳出来说:“先看收支明细,再讨论合不合理。”你看,这一句话就把火药味降了一半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老王家的熊孩子打碎了邻居的玻璃,两家差点闹到派出所。居委会张大妈来了句:“娃该赔得赔,但也要看是不是有安全隐患。”她立马带着两家量玻璃尺寸、查监控,最后发现花坛植物长得太密才是主因。你瞅,这就是“断事以理”的实战案例——既讲赔偿责任,又挖问题根源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有些人觉得讲道理太费劲。比如网上吵得凶的明星八卦,多少人跟着情绪站队?要我说啊,吃瓜也得带脑子。就像前几天某网红翻车事件,有人光看截图就开骂,结果反转视频一出全傻眼。这要能“断事以理”,哪来这么多乌龙?
其实这个成语背后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密码。咱现在总说“让子弹飞一会儿”,本质上就是要等证据齐全再下结论。工作中做项目复盘,生活中处理家长里短,哪个离得开这个理字?关键是把“理”字掰碎了用——数据、事实、逻辑链条,这三件套可比撒泼打滚管用多了。
最后提个醒,讲理不等于冷冰冰。就像医生既要看化验单,也得问患者感受。上周我帮朋友调解租房纠纷,先让双方把合同条款捋明白,再商量押金怎么退,最后还建议房东装个防潮层。你看,硬道理配上软沟通,这才是现代版的“断事以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