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uàn mò cán chǔ
成语解释:指残缺不全的典籍。
成语出处:明 王世贞《俞紫芝》:“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,遂与仲温并驱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;指残缺不全的典籍
繁体字形:斷墨殘楮
英文翻译:Broken ink
断: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断。割断。绳子断了。2.断绝;隔绝:断水。断电。断奶。断了关系。音讯断了。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断过。4.拦截: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。5.戒除(烟酒):断烟。断酒。6.姓。7.判断;决定:断语。诊断。独断专行。这个案子断得公道。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断无此理。断不能信。
墨:1.写字绘画的用品,是用煤烟或松烟等制成的黑色块状物,间或有用其他材料制成别种颜色的,也指用墨和水研出来的汁:一块墨。一锭墨。研墨。笔墨纸砚。墨太稠了。2.泛指写字、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:墨水。油墨。3.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:墨宝。遗墨。4.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:胸无点墨。5.木工打直线用的墨线,借指规矩、准则:绳墨。矩墨。6.黑或近于黑的:墨菊。墨镜。7.贪污:贪墨。墨吏。8.古代的一种刑罚,刺面或额,染上黑色,作为标记。也叫黥。9.(Mò)指墨家。10.姓。11.指墨西哥:墨洋(墨西哥银圆)。
残:1.不完整:残本。2.快完的;剩下的:残冬。残羹剩饭。3.伤害;使不完整:摧残。4.凶恶:残暴。
楮:1.也叫榖。通称构树。落叶乔木。叶似桑叶而粗糙,果圆球形,熟时红色。树皮可造纸,叶可作猪饲料。2.纸的代称:楮墨。
哎哟,说到“断墨残楮”这个成语,大家是不是有点陌生?说白了,它就是形容那些残缺不全的文字或书画,比如发黄的老书、破旧的卷轴之类的。举个栗子啊,老王在旧货市场淘到一本清朝的手抄本,虽然页面破损、字迹模糊,但他还是如获至宝:“这可是断墨残楮里的宝贝,说不定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呢!”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啥有人会对残破的东西感兴趣?嘿,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!其实啊,“断墨残楮”背后藏着文化传承的密码。就像老张说的:“别小看这些破纸片,它们就像时光机的碎片,拼起来就能看见古人的生活。”你看,就连故宫修复师们天天捣鼓的文物,不都是断墨残楮里“抢救”回来的吗?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电子时代谁还看纸质书?这里就有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我表妹最近迷上了古籍数字化,她说:“扫描仪一扫,断墨残楮秒变高清大图,既保存了原貌,又方便研究。”这算不算新时代的“旧瓶装新酒”?要我说啊,技术再发达,这些承载历史的碎片永远有它的价值。
说到个人看法,我觉得“断墨残楮”更像面镜子。你看那些出土的竹简残片,专家们能从中还原出战国时期的物价;敦煌藏经洞的残卷,改写了多少历史认知。所以啊,残缺不等于无用,关键看有没有发现价值的眼睛。就像咱老家墙上糊的旧报纸,指不定哪天就成了研究某个时代的珍贵材料呢!
最后给大家提个醒:下次见到破旧的老物件,先别急着扔。说不定你手里的断墨残楮,就是未来揭开某个谜题的关键钥匙。毕竟历史这玩意儿,往往就藏在那些边边角角的细节里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