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ng yǐ lèi jù
成语解释: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。
成语出处: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人或事物等
繁体字形:方以類聚
英文翻译:make friends of the same disposition
方:1.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。2.正直:品行方正。3.方向;方面:东方。双方。4.办法:千方百计。领导有方。5.地点;地区:前方。方言。6.治病的药单:药方。处方。7.工程上指土、石等堆积一立方米:土方。8.数学上指自乘的积:乘方。9.副词。正在;方才:方兴未艾。如梦方醒。年方十六。10.表示响度级的单位。将声音与一个1,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,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,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。旧写作㕫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方形的东西:一方砚台。两方图章。
以:1.用;拿:以少胜多。晓之以理。赠以鲜花。2.依;按照:以次。以音序排列。3.因:何以知之?。不以人废言。4.表示目的:以广视听。以待时机。5.于;在(时间):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。6.跟“而”相同:城高以厚,地广以深。7.姓。8.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,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,表示时间、方位、数量的界限:以前。以上。三日以后。县级以上。长江以南。五千以内。二十岁以下。
类:1.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:种类。分类。同类。2.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:分成几类。两类性质的问题。3.类似:类人猿。类新星。画虎不成反类狗。4.姓。
聚:1.聚集:聚会。聚沙成塔。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。明天星期日,咱们找个地方聚聚。2.姓。
生活中,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的现象?办公室里热衷健身的同事常约着去撸铁,喜欢二次元文化的年轻人总扎堆逛漫展。这或许就是"方以类聚"的生动写照——志趣相投的人会自然形成小圈子。
为什么人们会自动聚集成不同群体呢?拿小区里的广场舞阿姨们举例:王阿姨最初只是跟着音乐活动筋骨,后来发现李阿姨不仅会编舞,还能用手机剪辑伴奏音乐。相似的爱好让她们快速建立信任,这种默契就像拼图找到对应的缺口,让社交成本大大降低。
有人可能会问:"这样抱团会不会限制视野?"确实存在这种可能。我观察过大学社团招新:动漫社摊位前聚集着cosplay爱好者,辩论社周围则多是西装革履的"预备辩手"。但有意思的是,跨社团联谊活动时,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创意火花。这说明同类相聚是起点而非终点。
自然界其实早有启示:红树林总是成片生长在咸淡水交界处,既相互支撑抵御风浪,又为数百种海洋生物提供庇护所。人类社会中的"同类相聚"同样具有双重性——既能形成保护性的"精神港湾",也可能变成困住认知的"温柔陷阱"。
记得刚工作时有位前辈说过:"要和懂你的人深交,但别只和像你的人说话。"十年后再品这句话,发现它道破了人际交往的平衡之道。就像吃火锅时,清汤锅和麻辣锅中间隔着的鸳鸯板,既保持个性又不完全隔绝。或许这就是世界的奇妙之处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