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ng záo yuán ruì
成语解释:凿:榫眼;枘:榫头。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
成语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九辨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相投合
繁体字形:方鑿圓枘
英文翻译:Square peg
方:1.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。2.正直:品行方正。3.方向;方面:东方。双方。4.办法:千方百计。领导有方。5.地点;地区:前方。方言。6.治病的药单:药方。处方。7.工程上指土、石等堆积一立方米:土方。8.数学上指自乘的积:乘方。9.副词。正在;方才:方兴未艾。如梦方醒。年方十六。10.表示响度级的单位。将声音与一个1,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,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,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。旧写作㕫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方形的东西:一方砚台。两方图章。
凿:1.凿子,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。2.打孔;挖掘:凿一个眼儿。凿井抗旱。3.明确;真实:确凿。4.榫(sǔn)眼:圆凿方枘。
圆:1.圆周所围成的平面。2.圆周的简称。3.形状像圆圈或球的:圆桌。滚圆。滴溜圆。圈画得很圆。4.圆满;周全:这话说得不圆。这人做事很圆,各方面都能照顾到。5.使圆满;使周全:圆场。圆谎。自圆其说。6.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,一圆等于十角或一百分。也作元。7.圆形的货币:银圆。铜圆。也作元。8.姓。
枘:榫子:方枘圆凿(形容格格不入)。
“方凿圆枘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的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:为什么方形的孔里塞不进圆形的木头?举个例子,同事小王总喜欢用“创新思维”去解决流程问题,而领导却坚持按规章办事。两人开会时,小王说“我们可以试试新方案”,领导立刻回“这不符合公司规定”——就像拿圆形木棍往方孔里硬塞,谁都不舒服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矛盾能避免吗?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类似场景。比如家长让孩子学钢琴,孩子却痴迷编程。家长觉得“学艺术才有气质”,孩子认为“代码才是未来”。这时候与其互相较劲,不如像木匠那样,把方孔边缘磨圆些,或者给圆木削出棱角——比如协商每天分配时间,既练琴也写代码。
我个人在创业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。投资方要求快速变现,团队坚持产品打磨。这时候如果硬碰硬,结局肯定是两败俱伤。后来我们做了个折中方案:先推出简化版产品验证市场,同时保留核心功能的开发权。这就像给方孔加了个过渡的梯形接口,既满足了短期需求,又为未来发展留了空间。
有趣的是,这种“不匹配”有时反而是转机。去年帮朋友策划婚礼,新娘想要星空主题,新郎坚持传统红色。设计师巧妙地将深蓝幕布与金红色绸缎交织,最终效果比单一风格更令人惊艳。可见方与圆的碰撞,未必只能是冲突,也可以是创意的催化剂。
换个角度想,为什么我们总期待完美契合?自然界里几乎没有绝对的严丝合缝。贝壳嵌入礁石的缝隙,树根包裹岩石的棱角,这些不完美的结合反而构成了更稳固的生态。人际关系也是如此,与其追求完全一致,不如学会在差异中寻找平衡点。就像我常对团队说的:别怕齿轮刚开始的摩擦声,磨合期的噪音往往预示着更好的运转即将到来。
最后分享个小发现:宜家家具的组装说明书里,所有连接处都留有1毫米的调整空间。这个设计细节提醒我们,适当的弹性才是长久相处的秘诀。无论是工作合作还是日常交往,留点“呼吸的缝隙”,方凿与圆枘也能找到共存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