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āng miàn dà ěr
成语解释:方脸盘,大耳朵。旧指富贵相。
成语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,都有万贯家私,一个个方面大耳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长相
繁体字形:方靣大耳
英文翻译:a handsome man
方:1.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。2.正直:品行方正。3.方向;方面:东方。双方。4.办法:千方百计。领导有方。5.地点;地区:前方。方言。6.治病的药单:药方。处方。7.工程上指土、石等堆积一立方米:土方。8.数学上指自乘的积:乘方。9.副词。正在;方才:方兴未艾。如梦方醒。年方十六。10.表示响度级的单位。将声音与一个1,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,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,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。旧写作㕫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方形的东西:一方砚台。两方图章。
面:1.头的前部;脸:面孔。面带微笑。2.向着;朝着:背山面水。这所房子面南坐北。3.物体的表面,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:水面。地面。路面。圆桌面儿。面儿磨得很光。4.当面:面谈。面洽。面交。5.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品的正面:鞋面儿。这块布做里儿,那块布做面儿。6.几何学上指一条线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有宽,没有厚。7.部位或方面:正面。反面。片面。全面。多面手。面面俱到。8.方位词后缀:上面。前面。外面。左面。西面。9.a)用于扁平的物件:一面镜子。两面旗子。b)用于会见的次数:见过一面。10.姓。11.粮食磨成的粉,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白面。豆面。小米面。玉米面。高粱面。12.粉末:药面儿。胡椒面儿。13.面条:挂面。切面。汤面。一碗面。14.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:面倭瓜。煮的红薯很面。这个瓜是脆的,那个瓜是面的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耳:1.耳朵:耳聋眼花。耳闻目睹。2.形状像耳朵的东西:木耳。银耳。3.位置在两旁的:耳房。耳门。4.姓。5.而已;罢了:想当然耳。技止此耳。
“方面大耳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常用来形容人的相貌特征——方方正正的脸型配上宽大的耳朵,给人一种稳重、福气的印象。比如《三国演义》里描述刘备“面如冠玉、方面大耳”,就是用这个成语突出他天生的“帝王相”。但要注意,这更多是古人对相貌的联想,和实际能力可没啥必然联系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用这个词会冒犯别人吗?”其实在现代语境中,“方面大耳”更多是中性的外貌描述。比如朋友间开玩笑说:“老张这方面大耳的样子,不去演财神爷可惜了!”既点出特征,又带着善意调侃。不过如果对方在意外貌评价,还是要注意语气和场合。
成语背后藏着有趣的文化密码。古人相信“相由心生”,所以这类外貌特征常被赋予特殊寓意。但换个角度想,在推崇多元审美的今天,或许我们可以重新解读——大耳朵能听八方声音,方脸代表原则坚定,这不正是现代人需要的品质吗?
有读者疑惑:“这个成语能用在正式写作里吗?”当然可以,但要配合具体情境。比如历史小说中描写人物:“他方面大耳的面相透着威严,眼神却异常温和。”既保留传统韵味,又避免刻板印象。关键是要让描述服务于人物塑造,而非单纯贴标签。
个人觉得这类成语就像文化活化石,记录着先人的观察智慧。不过使用时不必拘泥字面意思,比如形容企业可以说:“这家公司方面大耳,既有稳定的根基,又能敏锐捕捉市场动向。”赋予传统语言新的生命力,或许才是传承的最好方式。
下次看到这类成语,不妨琢磨它背后的隐喻逻辑。就像“方面大耳”不只是五官描写,更承载着人们对福气、智慧的美好想象。语言本就是流动的,当我们用现代视角重新诠释,旧词新意反而能碰撞出别样趣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