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ng zhǐ qǔ yù
成语解释: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。
成语出处:宋·王禹偁《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》:“知属吏过失,未尝面言,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,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,旁指曲谕,微警戒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等
繁体字形:旁指麯諭
英文翻译:A byword
旁:[páng]1.左右两侧:旁边。旁侧。旁门。旁出。旁听。旁若无人。2.其他,另外:旁人。旁的话。触类旁通。责无旁贷。旁证。旁白(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)。旁落。3.广,广泛:旁征博引。4.邪、偏:旁门左道。5.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:偏旁。竖心旁儿。[bàng]古同“傍”,靠。
指:1.手指头:食指。五指。屈指。首屈一指。2.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“一指”,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:下了三指雨。这双鞋大了一指。两指宽的纸条。3.(手指头、物体尖端)对着;向着:用手一指。时针正指十二点。4.(头发)直立:发指。5.指点:指导。指示。指出正确方向。有问题请您指出来。6.意思上指着:这不是指你说的,是指他的。7.指望;依靠:指靠。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。
曲:[qǔ]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曲儿)歌曲:曲调。戏曲。小曲儿。高歌一曲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曲。[qū]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曲线。曲尺。弯腰曲背。山回水曲。曲径通幽。2.使弯曲:曲肱而枕(肱:胳膊)。曲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曲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谕:1.告诉;吩咐(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):手谕。面谕。2.古又同“喻”。
“旁指曲谕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比如朋友想劝你少熬夜,不说“你赶紧睡觉”,而是指着你的黑眼圈开玩笑:“你这眼妆挺特别啊,自带烟熏效果!”这种拐着弯儿的提醒,既不会让人尴尬,又能达到目的。为什么人们不直接说真话呢?因为有些时候,用比喻或暗示反而更容易被接受。
在职场上,旁指曲谕更是一门艺术。比如领导看到下属频繁迟到,可能会在开会时提到:“最近路上挺堵的吧?咱们团队到得早的同事,早上还能多喝杯咖啡呢。”表面上聊的是交通问题,实际上在暗示守时的重要性。这种表达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,既维护了对方的自尊心,又传递了核心信息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不直截了当沟通?我的观察是,中国文化讲究“点到为止”,尤其在处理敏感话题时。就像教孩子认错,家长不会直接说“你做错了”,而是讲“小狐狸乱扔果皮害小熊摔跤”的故事。这种间接教育法,既能让孩子明白道理,又避免了正面冲突的尖锐感。
现代社会信息爆炸,直来直去的表达固然高效,但适当保留“旁指曲谕”的智慧反而珍贵。比如小区里贴的“花草会疼,请勿践踏”告示,比冷冰冰的“禁止踩踏”更触动人心。这种语言艺术就像给苦药裹上糖衣,既治了病又不伤喉咙。
最近发现,年轻人也开始玩转这种表达方式。朋友间流行的“奶茶式安慰”——不说“别难过了”,而是递上一杯全糖奶茶说“生活已经够苦了,加点甜吧”。这种温暖又不肉麻的关心方式,或许就是传统智慧在新时代的鲜活演绎。
语言就像水,硬碰硬的石头会激起水花,绕着石头流却能到达更远的地方。当我们学会在直接与委婉之间找到平衡点,沟通这件事就会变得像春风拂面般自然。下次遇到想说又不好直说的情况,不妨试试给话语系个蝴蝶结,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