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ng tuī cè yǐn
成语解释:从侧面启发引导。
成语出处:梁斌《红旗谱》:“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,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,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等
繁体字形:旁推側引
英文翻译:Side pushing and side leading
旁:[páng]1.左右两侧:旁边。旁侧。旁门。旁出。旁听。旁若无人。2.其他,另外:旁人。旁的话。触类旁通。责无旁贷。旁证。旁白(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)。旁落。3.广,广泛:旁征博引。4.邪、偏:旁门左道。5.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:偏旁。竖心旁儿。[bàng]古同“傍”,靠。
推:1.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:推车。推磨。推倒。我推了他一把。门没有闩上,一推就开了。2.(推磨)磨或(推碾子)碾(粮食):推了两斗荞麦。3.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:推草机。推头。用刨子推光。4.使事情开展:推广。推销。推行。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。5.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;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:类推。推算。推己及人。6.让给别人;辞让:推辞。推让。解衣推食。既然大家都选你,你就别推了。7.推诿;推托:推三阻四。8.推迟: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。9.推崇:推许。推重。10.推选;推举: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。
侧:[cè]1.旁边(跟“正”相对):左侧。侧面。公路两侧种着杨树。2.向旁边歪斜:侧耳。侧着身子进去。[zè]同“仄2”。[zhāi]倾斜;不正:侧歪。
引:1.拉,伸:引力。引颈。引而不发。引吭高歌。2.领,招来:引见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导。引荐。抛砖引玉。3.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4.退却:引退。引避。5.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6.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引(出殡)。
生活中,我们常遇到需要委婉表达的场景。比如朋友穿了件不合身的衣服,直接说“这衣服显胖”可能伤人,这时候可以旁推侧引:“这件衣服的图案真有艺术感,要是换成高腰款式更能突出你的身材优势”。这种方式既传递了真实想法,又保护了对方的感受。
有人可能会问:旁推侧引和拐弯抹角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目的性。前者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智慧沟通,后者则可能带有逃避矛盾的意味。就像医生问诊时不会直接说“你肯定经常熬夜”,而是问“最近睡眠质量如何?”,这种引导式提问更容易获取真实信息。
在职场沟通中,我观察到善于旁推侧引的人往往能化解僵局。上周部门会议上,小李的方案被否决后情绪低落。主管没有直接说教,而是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相似的经历:“三年前我提的智能仓储方案也被搁置,后来发现是数据采集环节需要优化...”这个真实案例既安抚了情绪,又指明了改进方向。
值得注意的误区是过度使用这种方法。曾有位同事总用“可能”“或许”作为开场白,结果大家反而觉得他缺乏主见。这提醒我们:旁推侧引需要配合明确的核心观点,就像导航软件既要规划路线,也要清晰报出下一个转弯点。
教育领域最能体现这种方法的妙用。当孩子问“为什么必须上学”,比起直接讲大道理,不妨反问:“你觉得超市收银员、公交车司机、医院护士这些叔叔阿姨,他们小时候是怎么学习的?”通过引导观察现实世界,往往比单向灌输更有效。
在信息过载的时代,旁推侧引更像是思维过滤器。它帮助我们剥离表象直指本质,就像剥洋葱时找准纹路,既能完整保留内核,又能避免辣眼睛的刺激。这种沟通智慧,本质上是对他人思考能力的尊重与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