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ng qiāo cè jī
成语解释:侧:旁边;击:敲打。在旁边敲打。比喻说话作文隐晦曲折;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。
成语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0回:“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,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从侧面含蓄表达
繁体字形:旁敲側撃
英文翻译:attack by innuendo
旁:[páng]1.左右两侧:旁边。旁侧。旁门。旁出。旁听。旁若无人。2.其他,另外:旁人。旁的话。触类旁通。责无旁贷。旁证。旁白(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)。旁落。3.广,广泛:旁征博引。4.邪、偏:旁门左道。5.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:偏旁。竖心旁儿。[bàng]古同“傍”,靠。
敲:1.在物体上面打,使发出声音:敲门。敲锣打鼓。2.敲竹杠;敲诈:有的商人一听顾客是外乡口音,往往就要敲一下子。
侧:[cè]1.旁边(跟“正”相对):左侧。侧面。公路两侧种着杨树。2.向旁边歪斜:侧耳。侧着身子进去。[zè]同“仄2”。[zhāi]倾斜;不正:侧歪。
击:1.打;敲:击鼓。旁敲侧击。2.攻打:袭击。声东击西。3.碰:撞击。肩摩毂(gǔ)击。4.接触:目击。
什么是“旁敲侧击”?简单来说,就是说话不直截了当,而是绕着弯子表达真实意图。比如同事小王最近总迟到,领导在开会时说:“有些同事可能家离得远,咱们可以考虑弹性工作时间。”这话看似关心通勤问题,实际在提醒小王注意考勤。你看,旁敲侧击既能点出问题,又给对方留了面子。
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这种方式沟通?想象你发现朋友衣服沾了污渍,直接说“你衣服脏了”可能让人尴尬。若改成“今天风大,咖啡厅门口的地毯有点滑”,对方自然会低头检查衣服。这种委婉的提醒,既维护了关系,又达到了目的——这就是旁敲侧击的魅力所在。
生活中哪些场景适合用?记得有次亲戚想打听我的工资,开口却是:“你们公司年终奖发旅游卡吗?我侄子他们发海南双飞呢。”这种拐弯抹角的试探,虽然让人哭笑不得,但确实比直接问“你挣多少钱”显得更得体。不过要注意分寸,过度绕弯子可能适得其反。
个人认为,旁敲侧击就像人际关系的润滑剂。尤其在东方文化中,直来直往容易让人下不来台。就像邻居家的狗半夜乱叫,与其敲门抱怨“管好你的狗”,不如闲聊时说:“最近小区野猫特别多,晚上总听见动静。”既传达了诉求,又避免了正面冲突。
但任何方法都有两面性。曾见过实习生用“最近打印机总卡纸”暗示同事浪费纸张,结果对方完全没听懂弦外之音。所以关键要看对象和情境,就像炒菜放盐,适量提鲜,过量坏事。当遇到需要明确表态的事情时,还是开门见山更有效率。
下次遇到棘手话题时,不妨试试这种“曲线救国”的方式。就像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,既能传递信息,又能保持和谐氛围,何乐而不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