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fù yī rì
成语解释:复:再,又。过了一天又一天。比喻日子久,时间长。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》:“天下重器,常恐不任,日复一日,安敢远期十岁乎?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分句;形容时光流逝
繁体字形:日復一日
英文翻译:day in and day out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复:1.重复:复写。复制。2.繁复:复姓。复叶。复音词。3.转过去或转回来:反复。往复。翻来复去。4.回答;答复:复信。敬复。电复。5.姓。6.恢复:光复。收复。复原。复婚。7.报复:复仇。8.再;又:复发。复苏。死灰复燃。无以复加。一去不复返。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“日复一日”常被用来描述单调重复的生活状态,但真的只是这样吗?比如有人每天清晨六点起床晨跑,旁人看来是机械的循环,可跑者自己却觉得这是对抗惰性的胜利——重复中藏着自我突破的密码。当你说“上班就是日复一日敲键盘”,不妨反问:今天的文档有没有比昨天多解决一个技术难点?
有个有趣的现象:书法爱好者每天临摹同一本帖,看似毫无变化,某天突然发现自己能写出字帖外的风格。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往往藏在重复里。就像腌泡菜,每天搅拌的动作看似雷同,味道却在时光里悄悄转化。这种"看不见的积累"正是重复的价值所在。
我常观察小区门口修鞋的老张。三十年如一日守着摊位,街坊觉得他守着旧手艺没出息。可当年轻人的限量球鞋需要特殊护理时,老张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比机器更懂分寸。重复不是停滞,而是把简单做到极致。就像水滴石穿,重点不在水的力量,而在于持续的方向。
有人质疑:重复不会扼杀创造力吗?看看莫奈的《睡莲》系列就明白了。画家在吉维尼花园的池塘边,对着相同景物画了二十余年。晨昏晴雨的光影变化教会他:重复是观察的显微镜。当我们抱怨生活重复时,或许该换个角度寻找细微差异——就像每天走同一条路,却能发现墙头新开的野花。
有个朋友坚持每天给孩子写成长日记,起初觉得像记流水账。十年后翻开,那些重复的“早餐吃了什么”“作业完成情况”里,藏着孩子从铅笔字到钢笔字的蜕变轨迹。生活像老式电影放映机,看似重复转动的胶片,拼起来才是完整的故事。重要的不是重复本身,而是重复时带着怎样的目光。
在东京银座的寿司之神店里,学徒要练习十年拧毛巾才能碰鱼生。这种极致的重复训练,最终让手指记住每片鱼肉的温度和纹理。匠人精神的本质,是把重复变成身体记忆。就像钢琴家反复弹奏音阶,不是为了复制昨天,而是为了让手指比思维更快抵达完美。
最近读到个实验:两组人每天折纸鸟,一组必须完全一致,另一组可以自由发挥。三个月后,自由组折出的鸟千奇百怪,而严格组的作品却呈现出惊人的艺术性——在限制中重复,反而催生出新的可能性。这让我想到,生活的框架或许正是创造的跳板。
傍晚散步时总遇见遛狗的老先生,他坚持用不同路线绕小区。某天突然发现,原来每天多走五十米,就能看到完全不同的街角风景。给重复加点变量,就像往白开水里扔片柠檬。重要的不是打破循环,而是在循环里保持新鲜的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