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yǐn yuè cháng
成语解释: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。语本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,田、狩、罼、弋,不听国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韦昭注:“引,申也;长,益也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,田、狩、罼、弋,不听国政,卑圣侮士,而唯女是崇……是以国家不日引,不月长。”韦昭注:“引,申也;长,益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日引月長
英文翻译:Long lead time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引:1.拉,伸:引力。引颈。引而不发。引吭高歌。2.领,招来:引见。引子。引言。引导。引荐。抛砖引玉。3.拿来做证据、凭据或理由:引文。引用。援引。4.退却:引退。引避。5.旧时长度单位,一引等于十丈。6.古代柩车的绳索:发引(出殡)。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“日引月长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描述的是事物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积累、发展的过程。就像春天的细雨滋润土壤,虽一时看不出变化,但几个月后就能看到草木葱茏的景象。
举个例子:小李每天早起背五个英语单词,朋友笑他“这点量能顶什么用”。三年后他轻松通过专业翻译考试,这时候大家才明白——日引月长带来的质变,往往藏在看似微小的坚持里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缓慢积累真的比突击努力有效吗?去年有位马拉松跑者的经历很说明问题。他每周只比前一周多跑500米,两年后竟打破了省级纪录。这印证了老子的智慧:“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”,快节奏时代更需要这种“慢功夫”。
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:现代人热衷的“打卡”习惯,本质上就是日引月长的变体。不论是健身记录还是阅读笔记,当零散的努力被可视化,人们更容易感知时间的力量。就像我坚持每天写300字随笔,三年后竟整理出了两本散文集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单适用于个人成长。某社区二十年坚持垃圾分类,最初居民们嫌麻烦,如今却形成了独特的环保文化。这种群体性的日引月长,正在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。
面对目标时,与其焦虑进度不如专注当下。就像培育盆景的老匠人说的:“枝桠每天只长头发丝那么细,但三十年就能成就传世之作。”时间这位魔术师,最擅长的就是把平凡的点滴酝酿成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