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jī yuè jù
成语解释:同“日积月累”。
成语出处:《宋史·张致远传》:“使州县无妄用,归其馀于监司;监司无妄用,归其馀于朝廷;朝廷无横费,日积月聚,惟军须是虑,中兴之业可致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
繁体字形:日积月聚
英文翻译:days and months multiplying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积:1.积累;聚集:积少成多。日积月累。积土成山。院子里积了不少水。2.长时间积累下来的:积习。积弊。3.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:食积。奶积。捏积。这个孩子有积了。4.乘积的简称。
月:1.月球;月亮:月食。月光。赏月。2.计时的单位,公历1年分为12个月。3.每月的:月刊。月产量。4.形状像月亮的;圆的:月琴。月饼。5.姓。
聚:1.聚集:聚会。聚沙成塔。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。明天星期日,咱们找个地方聚聚。2.姓。
“日积月聚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老派,但它背后的道理其实特别实在。咱们生活中许多事情不都是这样吗?比如学英语,有人总想一夜之间背完所有单词,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最后啥也没记住。但如果你每天只学10个新词,一年下来就是3650个——这可比临时抱佛脚靠谱多了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每天做这么点小事,真的有用吗?”举个实际例子:我朋友去年开始每天做20分钟瑜伽。刚开始谁都看不出变化,半年后她腰疼的毛病消失了,一年后体态变得挺拔。你看,时间就是魔术师,把零散的努力变成了肉眼可见的结果。
这里有个关键问题:怎么才能坚持下来?我的经验是别给自己太大压力。比如存钱,与其发誓要月存5000,不如先养成每天往存钱罐扔20块的习惯。有个月我手头紧,就改成每天存10块。重要的是保持动作的连续性,就像烧水不能中途关火一样。
现代人总爱说“效率至上”,但很多事急不得。有个研究挺有意思:连续21天每天读书30分钟的人,比周末突击读3小时的人,知识留存率高40%。大脑像海绵,小水流持续浸润比洪水冲刷更有效。
当然也有人质疑:现在信息更新这么快,慢慢积累不会过时吗?其实积累的不仅是知识本身,更是处理信息的能力。就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,看似临时,却是盖楼不可或缺的支撑。我学编程时深有体会:每天写30行代码养成的思维习惯,比突击培训班教的速成技巧管用多了。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地铁通勤的30分钟,足够听完半本有声书。去年我用这个碎片时间“啃”完了《人类简史》,现在开始听哲学课。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就像拼图,某天突然就拼出了完整图案。也许这就是日积月聚的魅力——你永远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。
有个朋友的故事特别启发人。他打算存钱买房,每月工资到账先转3000到定期账户,剩下的才用来开销。三年后发现,这个强制储蓄账户里躺着近11万,而当初若没这个习惯,这些钱可能早就花在各种冲动消费里了。数字不会骗人,时间加纪律就是财富放大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