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ì xǔ duō shí
成语解释:估量时间的词。谓已有许多时光。
成语出处:宋·石孝友《声声慢》词:“花前月下,好景良辰,厮守日许多时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状语;用于时间
繁体字形:日許多時
英文翻译:Many hours in the sun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许:[xǔ]1.应允,认可:许可。允许。特许。2.承认其优点:赞许。嘉许。3.预先答应给与:许诺。4.女方接受男方求亲:许配。许嫁。以身相许。5.或者,可能:也许。或许。6.处,地方:何许人。7.表示约略估计的词:几许。少许。8.这样:如许。9.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。10.姓。[hǔ]1.〔许许〕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。2.(許)
多:1.数量大(跟“少、寡”相对):多年。多种多样。多才多艺。多快好省。2.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;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(跟“少”相对):这句话多了一个字。你的钱给多了,还你吧。3.过分的;不必要的:多心。多嘴。多疑。4.(用在数量词后)表示有零头:五十多岁。两丈多高。三年多。5.表示相差的程度大:他比我强多了。这样摆好看得多。6.姓。7.用在感叹句里,表示程度很高: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!。这问题多不简单哪!8.指某种程度:无论山有多高,路有多陡,他总是走在前面。有多大劲使多大劲。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“日许多时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陌生?其实它出自《史记》,原意是“时间过了很久”,用来形容事情拖延或积累到一定程度。比如朋友问你:“上次说的合作方案有进展吗?”你苦笑一声:“唉,日许多时,还没敲定细节。”——短短四个字,既表达了时间跨度,又暗含无奈情绪。
有人可能会问:用“很久以前”不行吗?关键在于语境差异。在商务场合说“这个项目日许多时”,比直白的“拖了很久”多了分文雅;朋友间吐槽“说好减肥日许多时”,又比“喊了半年”多了丝诙谐。就像给旧家具刷上新漆,成语能让日常对话焕发新意。
记得初学书法时,老师总说“日许多时的坚持才能见真章”。当时觉得老生常谈,直到亲眼见到师兄练废三百张宣纸后,突然写出力透纸背的《兰亭序》摹本。这种时间沉淀的力量,在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尤其珍贵——我们习惯了即时反馈,却常忘记有些成长就像酿酒,急火快攻反而糟蹋了原料。
有人担心用成语会显得掉书袋?关键在于分寸感。同事汇报时说“方案日许多时终于完成”,既专业又不生硬;但要是跟小朋友说“你堆积木日许多时”,就有些违和了。语言就像调色盘,重要的是在不同场景调配合适色块。我发现适度使用成语,就像给对话撒上芝麻粒,既能提香又不会喧宾夺主。
最近教女儿背古诗,她总把“日许多时”记成“日月多时”。这种可爱的错误反而让我思考: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活水,与其纠结绝对正确,不如关注能否准确传情达意。就像智能手机更新换代,我们既保留着“拨号”这样的怀旧图标,也在创造“已读不回”之类的新表达,传统与现代从来不是对立面。
下次遇到拖延症发作的朋友,不妨笑着提醒:“你这‘日许多时’的毛病,该找时间管理医生开药方啦!”语言的生命力正在于此——千年前的文字穿越时空,依然能在今天的对话里泛起涟漪,让我们的表达既有历史厚度,又不失生活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