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yǐn shí jiàn
成语解释:隐:隐没。见:同“现”;出现。有时隐没,有时出现。远处事物忽明忽暗。
成语出处: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5卷:“其间林木荟蔚,云烟掩映,高楼曲榭,时隐时见,使画工极思不可图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清晰
繁体字形:時隱時見
英文翻译:In time, in time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隐:[yǐn]1.藏匿,不显露:隐藏。隐匿。隐居。隐士。隐讳。2.伤痛:隐恻。3.怜悯:恻隐之心。[yìn]倚,靠:隐几而卧(靠着几案睡眠)。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生活中那些"时隐时见"的事物总让人充满好奇。清晨山间缭绕的云雾,明明看见它从谷底升起,转眼又被风吹散;午后窗台上跳动的光斑,刚想伸手捕捉,它又悄悄躲进云层后面。这些若即若离的存在,像是大自然刻意安排的猜谜游戏。
人际关系中也有类似体验。学生时代最要好的同桌,毕业后像断线的风筝时隐时见:朋友圈偶尔点赞,同学会短暂寒暄,但那份熟悉感始终萦绕不散。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或许正是成年人交往的常态,毕竟各自都有新的生活轨迹。
有人会问:为什么这种现象如此普遍?细想来,这或许源于事物发展的周期性。就像萤火虫的发光器,明暗交替既是为了求偶,也是自我保护的本能。创业者获得阶段性成功后,常常主动退居幕后积蓄力量,这种战略性的"隐身"反而为下次突破创造空间。
观察街角那家独立书店特别有意思。实体店面经常闭门装修,线上社群却持续更新书评。店主坦言:"纸质书的魅力在于捧在手里的温度,但数字时代必须学会'分段式亮相'"。这种主动的时隐时见,倒让读者更期待每次推门时的新鲜体验。
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类似的节奏切换。工作中全神贯注的"显",下班后独处充电的"隐",社交时的热情开朗,独处时的沉静思索,这些交替出现的状态构成了完整的生活光谱。或许不必强求时刻保持存在感,像潮汐般自然的进退反而更能积蓄能量。
最近在整理旧物时发现,童年收藏的玻璃弹珠在阳光下依然折射着七彩光芒。它们沉寂在铁盒里十几年,此刻的光泽却比当初更温润。这让我想起有些美好虽然暂时隐没,但重新遇见时反而带来加倍的惊喜——或许这就是"时隐时见"最动人的馈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