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àng suì chí jiǔ
成语解释:旷:荒废,耽误;持:持续,拖延。荒废时间,长期拖延
成语出处:唐·陆贽《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》:“师徒之众寡不敌,然尚旷岁持久,师老费财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长期拖延
繁体字形:曠歲持久
英文翻译:Long life
旷:1.空而宽阔:旷野。地旷人稀。2.心境开阔:旷达。心旷神怡。3.耽误;荒废:旷课。旷工。旷日废时。4.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(如轴和孔、键和键槽等)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;衣着过于肥大,不合体:车轴旷了。螺丝旷了。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。5.姓。
岁:1.年:岁月。岁首。岁末。岁暮。辞旧岁,迎新年。2.表示年龄的单位:孩子满了三岁了。这匹马是六岁口。3.指时间:岁不我与(时间不等待我们)。4.年成:歉岁。丰岁。5.姓。
持:1.拿着;握着:持枪。2.保守住:维持。持久。3.掌握;料理:主持。勤俭持家。4.挟制:挟持。胁持。5.对抗:相持不下。
久:1.时间长(跟“暂”相对):久别。久经锻炼。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。2.时间的长短:你来了有多久?。历时三个月之久。3.姓。
“旷岁持久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是形容某件事持续了很久,但具体怎么用?先看个例子:“两国之间的边境谈判旷岁持久,历经三代领导人的努力,终于在今年达成共识。” 这里既点明了时间的漫长,又隐含了坚持的价值。
自问:为什么用“旷岁持久”而不是“长年累月”?这个成语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“旷”字——它不仅有时间的跨度,还暗含了过程中的波折和消耗。比如描述一场拉锯战:“这场版权纠纷旷岁持久,双方律师费都超过了赔偿金额”,比单纯说“耗时很久”更能体现事件的复杂性和资源损耗。
再举个积极案例:“老张修复古建筑的工作旷岁持久,十年前堆满院子的残砖碎瓦,如今已重现飞檐斗拱。” 这里既传递了坚持的艰难,又自然带出成果的珍贵。这种用法在描述文化遗产保护、科研攻关时特别贴切。
个人观察:现代社会讲究效率至上,但有些事恰恰需要“旷岁持久”的耐心。就像培育一片生态林,急着种速生树种反而破坏土壤,慢慢培育本地物种才能形成健康循环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:不是所有价值都能用时间单位衡量。
再看商业场景:“初创公司熬过旷岁持久的市场寒冬后,终于等到人工智能的风口。” 这样的表述既客观陈述生存的艰难,又暗含对韧性的肯定。比起“坚持多年”,更能让读者感受到黎明前的黑暗与曙光的关系。
最后思考:当我们说某件事“旷岁持久”时,其实在传递两层信息——既承认过程的艰辛,又暗示坚持本身的价值。这种微妙的平衡,或许正是汉语成语的智慧所在。下次想表达长期主义时,不妨试试这个带着历史重量的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