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yú zhì luàn
成语解释: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
成语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博闻彊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
繁体字形:明于治亂
英文翻译:To be clear about chaos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治:1.治理:治家。治国。自治。治标。治本。治淮(淮河)。2.指安定或太平:治世。天下大治。3.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:县治。府治。省治。4.医治:治病。我的病已经治好了。5.消灭(害虫):治蝗。治蚜虫。6.惩办:治罪。惩治。处治。7.研究:治学。8.姓。
乱:1.没有秩序和条理:乱七八糟。2.武装骚扰:兵乱。叛乱。3.使混乱;使紊乱:捣乱。以假乱真。4.任意;随便:不许乱扔纸屑。
成语"明于治乱"出自《史记》,原指对政治局势的洞察力。但这个词放到今天,还能用吗?让我们先看个生活化的例子。
某社区物业发现楼道杂物堆积严重。王经理没有直接强制清理,而是先组织居民看消防纪录片。当大家亲眼看到杂物引发火灾的模拟画面后,主动清理率提升到98%。这种"先理清矛盾根源,再解决问题"的做法,正是现代版的明于治乱。
这个成语的核心智慧是什么?关键在于"明"字。明代工匠修复古建筑时有个原则:补新材要留可识别痕迹。就像处理家庭矛盾时,既要解决眼前争执,更要保留各自的情感痕迹。有位调解员分享经验:"帮夫妻解决财产纠纷时,我会先问他们当年怎么攒下的第一笔钱。"
现代职场中,明于治乱更显重要。某科技公司推行弹性工作制初期,程序员们反而效率下降。人力资源总监张莉没有直接取消政策,而是设置"核心协作时段",既保留弹性优势,又解决沟通障碍。这种调整就像中医调理,不是简单切除病灶,而是重建身体平衡。
有个有趣现象:疫情期间,幼儿园老师用"病毒大作战"游戏教孩子防疫。把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转化为童话叙事,孩子们不仅学会正确洗手,还主动监督家长戴口罩。这种转化复杂为简单的智慧,暗合明于治乱的真谛。
当我们面对工作生活中的乱局时,不妨记住:混乱本身蕴含着新秩序的种子。就像整理杂乱的书架,重要的不是立即排列整齐,而是先建立分类逻辑。培养这种"在混沌中见章法"的能力,或许就是这个古老成语给现代人的最佳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