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g
  • guāng
  • zèng
  • li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ng guāng zèng liàng

成语解释:见“明光烁亮”。

成语出处:《新华文摘》1983年第3期:“又站在一旁端详一会儿,确信自行车已经明光锃亮,纤尘不染,才古怪地嘘了一口长气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物体等

繁体字形:明光鋥亮

英文翻译:Shiny

明光锃亮的意思
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
光:1.通常指照在物体上,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,如太阳光、灯光、月光,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。也叫光波、光线。2.景物:风光。春光明媚。3.光彩;荣誉:为国增光。4.比喻好处:沾光。叨光。借光。5.敬辞,表示光荣,用于对方来临:光临。光顾。6.光大;使显耀:光前裕后。光宗耀祖。7.明亮:光明。光泽。8.光滑;光溜:磨光。这种纸很光。9.一点儿不剩;全没有了;完了:精光。用光。把敌人消灭光。10.姓。

锃:器物经擦或磨后,闪光耀眼:锃光。锃亮。

亮:1.光线强:明亮。豁亮。这盏灯不亮。2.发光:天亮了。手电筒亮了一下。屋子里亮着灯光。3.(声音)强;响亮:洪亮。她的歌声脆而亮。4.使声音响亮:亮起嗓子。5.(心胸、思想等)开朗;清楚:心明眼亮。听他这么一说,心里就亮了。6.显露;显示:亮相。把底儿亮出来。这种热带的蝙蝠,一亮翅膀足有脸盆大。7.姓。

成语评论

明光锃亮”这个词,听起来就像在描述一件被擦得闪闪发光的物件。比如,老张家的铜火锅用了二十年,每次用完他都会用细砂纸打磨,如今依然明光锃亮,甚至能照出人影。但问题来了: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?它只能形容具体物品吗?

其实不然。举个例子,社区新买的垃圾回收车每天清晨准时出现,车身被刷得明光锃亮,连轮胎缝隙都看不到污渍。这背后不仅是清洁工的用心,更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态度——明光锃亮的不只是物件,更是那份不愿将就的劲头。

有人可能会问,现在大家用一次性用品多了,这种需要长期维护的“明光锃亮”还有意义吗?上周去朋友公司,发现他们的玻璃幕墙永远像刚安装时那样透亮。行政部小刘说,每天早晚两次专人擦拭,下雨天还要加擦一遍。这种坚持看似费事,却让每个走进办公楼的人不自觉地挺直腰板。你看,表面的光洁度有时候真能影响人的状态。

我特别喜欢观察菜市场卖干货的老摊主。他们的铁秤盘常年被盐粒和调料浸润,本该锈迹斑斑,可这些老手艺人硬是用粗布蘸菜籽油,把秤盘擦得明光锃亮。这种带着使用痕迹的光泽,反而比崭新的不锈钢更有温度。这让我想到,成语里说的不仅是物理层面的光亮,更是岁月打磨后的从容气度。

最近逛博物馆时,看到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依然泛着幽幽青光。解说员提到,古人用淘米水配合草木灰保养铜器,这种智慧让千年后的我们还能看见明光锃亮的文物。此刻突然明白,一个简单的成语里,藏着的是对物件的敬重,对时光的温柔相待。

明光锃亮的造句

  1. 造句 出门时,门口立有一面明光锃亮的整容镜。
  2. 造句 明光锃亮的车辆间人影如梭,骏马嘶鸣,一片忙碌。
  3. 造句 明光锃亮的手铐,铐住两后生,押上警车,郭明见公家给他撑腰壮气,气更粗啦,冲老婆老汉吼:“村上罚款伍佰元,交!”。
  4. 造句 大地精的装备也堪称过得去——最起码带头的那家伙有一件半身的皮甲,而且手里也有一面粗制滥造的木头圆盾,手里的片刀也算是没有任何锈迹,明光锃亮。
  5. 造句 那是一枚非常小巧精致的铁制小物件,被师父长久地打磨、把玩,已经磨得明光锃亮。

"明光锃亮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