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g
  • lián
  • àn
  • chá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ng lián àn chá

成语解释:犹言明察暗访。

成语出处: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八卷:“正不怕明廉暗察,信不让于春秋里季札,治不让颖川黄霸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调查

繁体字形:明亷暗詧

英文翻译:Open and honest

明廉暗察的意思
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
廉:1.廉洁:清廉。廉耻。2.(价钱)低;便宜:低廉。价廉物美。3.姓。

暗:1.光线不足;黑暗(跟“明”相对,下同):太阳落山了,天色渐渐暗下来。2.隐藏不露的;秘密的:暗号。明人不做暗事。3.糊涂;不明白:暗昧。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4.(颜色)浓重,不鲜明:暗紫。暗绿。

察:1.仔细看;调查:观~|考~|~其言,观其行。2.(Chá)姓。

成语评论

明廉暗察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复杂,但拆开来看其实挺有意思。“明廉”指的是公开倡导廉洁公正,“暗察”则是暗中观察实际情况。两者结合,说的是一种既树立榜样又保持警惕的管理智慧。比如某位领导在会议上强调“公司绝不允许贪腐行为”,同时悄悄委托审计部门核查财务漏洞——这就是“明廉暗察”的典型应用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直接光明正大地监督不行吗?为什么需要暗中观察?”其实这和人性特点有关。就像老师既要表扬按时交作业的学生(明廉),也要留意那些抄作业却装作乖巧的同学(暗察)。公开的廉洁准则能确立方向,而隐蔽的监督机制才能发现藏在角落里的真实问题。

在社区治理中,这个原则同样有效。物业张贴公告承诺“24小时安保服务”是明廉,夜班保安凌晨三点拿着巡更器检查各楼层消防通道则是暗察。前者建立信任感,后者确保承诺落地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暗察不能变成猜忌——就像夫妻之间,偶尔关心行踪是正常的,但天天查手机定位就会破坏关系。

个人成长中其实也在用这个逻辑。我们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并公开打卡(明廉),同时用手机软件记录真实阅读时长(暗察)。有意思的是,当看到实际数据比预期少30%时,很多人会主动调整计划而不是继续自我欺骗。这种“内外双视角”的监督,往往比单方面的口号更有推动力。

现代企业管理有个有趣现象:越是强调开放透明的公司,内部监督体系往往越精密。就像玻璃温室,虽然四面通透(明廉),但温度传感器和自动灌溉系统(暗察)时刻在后台运行。这种设计不是为了监控员工,而是确保整个系统既保持可见的廉洁形象,又能及时修正偏差。毕竟,再明亮的灯塔,也需要有人定期检查灯泡是否正常工作。

值得思考的是,在数字化时代,“暗察”的边界在哪里?摄像头和数据分析让监督变得容易,但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可能削弱人际信任。个人认为,真正高明的“明廉暗察”应该像中医把脉——既要有明确的诊断标准,又要通过细致观察来感知那些仪器检测不到的微妙变化。毕竟管理是门艺术,既需要制度设计的理性,也离不开对人性的洞察。

"明廉暗察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