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íng
  • yáng
  • lò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míng yáng zè lòu

成语解释:见“明扬侧陋”。

成语出处:汉·曹操《求贤令》:“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明察举荐并重用出身寒微的贤人

繁体字形:明揚仄陋

英文翻译:Plain and humble

明扬仄陋的意思
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
扬:1.高举;向上升:扬手。扬帆。2.在空中飘动:飘扬。飞扬。3.往上撒:扬场。4.传播出去:宣扬。5.称赞:颂扬。表扬。6.指江苏扬州:扬剧。

仄:1.仄声。与“平”相对:平仄。2.心里不安:歉仄。3.狭窄:逼仄。4.倾斜:日仄。5.古又同“侧(cè)”。

陋:1.不好看;丑:丑陋。2.粗劣;不精致:粗陋。因陋就简。3.(住的地方)狭小,不华美:陋室。陋巷。4.不文明;不合理:陋俗。陋习。5.(见闻)少:浅陋。孤陋寡闻。

成语评论

明扬仄陋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“发掘并推崇那些被埋没的人才或事物”。比如,一个普通员工提出了创新的方案,领导发现后公开表扬并重用他,这就是“明扬仄陋”的典型例子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社会需要“明扬仄陋”?其实答案藏在我们的生活经验里。想想看,如果每个人只能靠背景或资历被看见,那些真正有能力但没机会的人不就永远被埋没了吗?就像足球教练从青训队提拔新秀,或是短视频平台让素人创作者一夜爆红,本质上都是打破固有筛选机制的行为。

历史上有个有趣的案例。唐代诗人李贺年轻时因为父亲名字犯讳不能考进士,但韩愈专门写《讳辩》为他发声,最终让这个文学奇才被世人认可。这种主动为“仄陋”发声的举动,不仅改变个人命运,更为整个文坛注入新鲜血液。

现代职场中的“明扬仄陋”更有现实意义。某科技公司曾让清洁工参与产品创意大赛,结果有位大叔提出的智能垃圾分类方案最终落地量产。这个案例打破了对岗位价值的固有认知——才能可能藏在任何角落,关键是要有发现的眼光和包容的机制。

有人认为“是金子总会发光”,但现实往往更复杂。就像深埋地下的矿藏需要勘探队,人才也需要主动的发现机制。个人观察发现,那些真正践行“明扬仄陋”的组织,往往具备更强的创新活力。因为他们打破了“论资排辈”的隐形天花板,让价值判断回归能力本身。

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个理念?可以从主动倾听不同声音开始。家长会上给腼腆孩子发言机会,工作会议中邀请新人先分享观点,甚至读书时特别关注小众作者的作品。这些细微处的选择,都在构建更开放的价值评价体系。

最后想到个反常识的现象:有时候“明扬仄陋”需要适度打破规则。就像冬奥会滑雪冠军谷爱凌,如果完全按传统运动员培养路径,可能就少了那份自由探索的创造力。关键在于建立动态平衡——既要有基本标准,又要留出破格通道,让非常规的闪光点有机会被看见。

明扬仄陋的造句

  1. 造句 今天下尚未定,此特求贤之急时也……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
  2. 造句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变得而用之。
  3. 造句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
  4. 造句 五月辛巳,齐献武王来朝,请令百官月一面敷政事,明扬仄陋,纳谏屏邪,亲理狱讼,褒黜勤怠;牧守有愆,节级相坐;椒掖之内,进御以序;后园鹰犬,悉皆放弃。
  5. 造句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
  6. 造句 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变得而用之。
  7. 造句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【造 句 网】。
  8. 造句 朕无拨乱之才,不能弘济兆庶,自枕戈寝甲,十有二年,而四海未同,遗寇尚炽,不知何以谢责当年,垂之来叶!将明扬仄陋,以王位让之,然后归老朔方,琴书卒岁。
  9. 造句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变得而用之。
  10. 造句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?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?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,唯才是举,吾得而用之。

"明扬仄陋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