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xiào dà yà
成语解释: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祸几及身,子孙诛绝,此天下之所共见也。是非其明效大验邪?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指显着而又巨大的效验
繁体字形:明俲大驗
英文翻译:have a great effect will have much effect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效:1.效果;功用:功效。成效。无效。见效。2.姓。3.仿效:效法。上行下效。4.为别人或集团献出(力量或生命):效力。效劳。效命。
大:[dà]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大厅。大政。大气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。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大局。大众。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大高兴。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大。6.敬辞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笔。7.时间更远:大前年。8.〔大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大概。大凡。[dài]1.〔大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2.〔大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[tài]1.古同“太”。2.古同“泰”。
验:1.检查;察看:验血。验票。2.有效果:屡试屡验。3.证据;凭据:何以为验?
“明效大验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“效果明显,经过验证”。比如有人问:“你说每天读书能提升表达能力,真的有用吗?”这时候就可以回答:“当然!我坚持读了一年,现在开会发言逻辑清晰多了,这就是明效大验。”
你可能想问,这个成语适合用在什么场合?其实它的应用场景特别广。比如职场中,老板推行新流程时可以说:“这个方案在试点部门已经明效大验,出错率降低了30%。”又或者家长教育孩子:“你看隔壁小王每天背单词,英语考了满分,这就是明效大验的道理。”
有人可能会疑惑,为什么非要用成语?直接说“效果明显”不行吗?这里有个细微差别——成语自带“经过时间检验”的意味。比如推广有机农业时可以说:“用自然堆肥的方法,虽然见效慢,但五年后土壤肥力翻倍,病虫害减少,这才是真正的明效大验。”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需要强调“长期价值”的场景。现在很多快餐式学习法号称三天见效,但真正靠谱的知识积累,就像种树一样需要时间。比如我学编程时,头三个月觉得毫无进步,坚持半年后突然能独立开发小程序了,这种厚积薄发的过程,用“明效大验”形容再贴切不过。
最后分享个冷知识:这个成语出自《汉书》,原本用来形容政策成效。放到今天,我们可以活学活用。比如社区垃圾分类推行两年后,街道干净度提升70%,这时候用“明效大验”比单纯的数据更有画面感。记住,好工具要用在合适的场合,就像炒菜放盐,时机对了才提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