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íng míng bái bái
成语解释:清清楚楚,明确无误;正大光明
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账目已明明白白,并无分文来去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明明白白
英文翻译:as clear as noonday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明: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明月。天明。灯火通明。2.明白;清楚:问明。讲明。分明。去向不明。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明说。明令。明沟。明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明。英明。精明强干。耳聪目明。眼明手快。5.光明:弃暗投明。明人不做暗事。6.视觉:双目失明。7.懂得;了解:深明大义。不明利害。8.表明;显示:开宗明义。赋诗明志。9.明明:你明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明天。明晨。明年。明春。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12.姓。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“明明白白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老师布置作业时,把要求讲得明明白白,连字体大小和交稿时间都标注清楚,学生听完立刻知道该怎么操作。这种表达方式既避免了模糊指令带来的误解,又能提升沟通效率。生活中,谁不喜欢和说话“明明白白”的人打交道呢?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严肃场合吗?完全不是。比如闺蜜逛街时直接说“这条裙子显腰粗”,虽然直白但能帮朋友避坑。重点不在于场景是否正式,而在于是否用真诚的态度传递清晰信息。就像做菜时盐放多了,与其说“味道有点特别”,不如明说“咸了”,反而更容易被接受。
职场中如何体现“明明白白”?看看这个场景:项目经理在周报里写“部分模块需优化”就很模糊,改成“登录页加载速度需提升至2秒内”才叫到位。数据化的表达能让团队成员秒懂重点。我见过太多职场新人因为不敢把问题说明白,反而耽误项目进度——有时候,明确比委婉更重要。
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智慧?其实反映的是“有效沟通”的本质需求。就像教老人用智能手机,与其说“点这里再划那里”,不如先讲“绿色按钮是微信,红色是拍照”。把复杂信息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,才是真正的明白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能帮别人节省理解成本的能力,反而成了稀缺资源。
最后想分享个观点:追求“明明白白”不等于失去人情味。就像医生解释病情时,既要说清治疗方案的利弊,也要顾及患者情绪。关键是找到专业性和同理心的平衡点。毕竟,真正的高手能把复杂的事讲简单,却不让人觉得被说教——这或许才是“明明白白”的最高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