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ūn
  • qiū
  • b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ūn qí qiū bào

成语解释:祈:向神求祷;报:为报恩而祭祀。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

成语出处:《诗经·周颂·载芟序》:“《载芟》,春籍田而祈社稷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既谋事求助,致敬民神,春祈秋报,故次《载芟》、《良耜》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祈祷等

繁体字形:萅祈秌報

英文翻译:Pray for spring and Autumn

春祈秋报的意思
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
祈:1.祈祷:祈福。2.请求;希望:祈求。祈望。敬祈指导。3.姓。

秋:1.秋季:深秋。秋风。秋雨。秋高气爽。2.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:麦秋。大秋。3.指一年的时间:千秋万岁。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4.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:多事之秋。危急存亡之秋。5.姓。6.见〖秋千〗。

报:1.传达;告诉:报告。报名。2.传达新闻、消息的文字或信号:报纸。捷报。电报。3.某些刊物:周报。学报。4.报答;报复:报恩。报仇。报应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说到“春祈秋报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像是和种地有关?其实啊,它背后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。比如老张一家子,每年春天开耕前都要去土地庙烧香,嘴里念叨着“求风调雨顺”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春祈”?等到秋收时,他们又会抬着刚收的稻谷去还愿,笑眯眯地说“老天爷赏饭吃”,这可不就是“秋报”嘛!

等等,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核心?说白了,就是“有求必应”得先有行动,丰收了也别忘本。就像现在年轻人总爱说“转发锦鲤求好运”,但真要考试通过了,是不是也得感谢自己刷过的题、熬过的夜?锦鲤可不会替你做卷子啊!(笑)

换个场景看职场。小王年初立项时拉着团队拜关公像,美其名曰“春祈项目顺利”;年底庆功宴上却只顾着吹自己功劳。你说这算不算丢了“秋报”的本意?要我说啊,项目的成功得归功于团队协作,就像老话说的“独木不成林”,感恩可不能光对着神仙,身边的伙伴更值得感谢。

话说回来,现在人用这成语早就不限于农事了。比如我邻居李阿姨,每次孩子考试前都去孔庙“春祈”,等拿了奖学金又给社区图书馆捐书,这不就是新时代的“秋报”?这种循环多暖心啊——既追求美好结果,又主动回馈社会,比那些只会抱怨“运气不好”的人强多了。

不过咱也得提个醒,别把“祈”和“报”搞成交易关系。就像有人烧香时跟菩萨讨价还价:“让我中彩票就捐一半香火钱”,这哪是感恩?分明是道德绑架神仙嘛!真正的“春祈秋报”应该是怀着希望去努力,带着感恩去分享,就像种花人既期待花开,也享受培育的过程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,现在社会节奏快得像高铁,但“春祈秋报”的智慧反而更珍贵了。咱们在追逐目标时,别忘了给生活留点仪式感,更别忘了成功后回头看看来时的路——那些帮过你的人,那些偶然的幸运,都值得放进“秋报”的篮子里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春祈秋报的造句

  1. 造句 明代河南民间戏曲演唱活动十分活跃,乡村“春祈秋报”赛会活动多用戏曲。
  2. 造句 张山营地区原本有农历三月举办“春祈秋报”庙会的风俗。
  3. 造句 墓祭分春秋两祭,有春祈秋报之义。
  4. 造句 自古呈坎有着“春祈秋报”,“十雨五风祈大有,四时八节庆丰收”的徽州社屋民俗,源远流长的社屋文化,使秋天的呈坎更充满丰收的喜庆。
  5. 造句 既有春祈秋报,敬五谷之神拜神农的,也有求佑平安,消灾禳祸拜伏羲的,还有求人丁兴旺,子孙绵延拜轩辕的,更有祷告安康,祛病去疾拜药王孙思邈的。
  6. 造句 她人虽离开了闽西故土,对土地的祈望却更加强烈,春祈秋报,祈盼土地爷保佑在川种粮丰收,置业发家。
  7. 造句 每年唱戏的传统也流传下来,为的是“春祈秋报”,春天乞求风调雨顺,秋季报答神仙保佑。
  8. 造句 川西平原历来都有在春节期间敲锣鼓闹年的习俗,所谓“年三十夜敲锣鼓,不管家中苦不苦”,为的是春祈秋报,禳灾祛祸,昂扬精神。
  9. 造句 每岁节届初秋,丰收可望,乡之人必联结秋社,悬灯敬神,幸五谷之丰登,竭三日之诚敬,春祈秋报,惯例使然,今日乃第一日也。
  10. 造句 商汤祷雨的历史记载、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、使得阳城汤庙密布;在阳城历史上,不仅官方在析城山地区祈雨活动持续不断,而且民间春祈秋报活动规模宏大。

"春祈秋报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