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ūn shé qiū yǐn
成语解释:见“春蚓秋蛇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宋濂《序》:“近世以来,徇末而忘本,濡毫行墨,春蛇秋蚓之连翩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法等
繁体字形:萅虵秌蚓
英文翻译:Spring snake and autumn worm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蛇:[shé]爬行动物,身体圆而细长,有鳞,没有四肢。种类很多,有的有毒。吃青蛙等小动物,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。[yí]见“逶蛇”。
秋:1.秋季:深秋。秋风。秋雨。秋高气爽。2.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:麦秋。大秋。3.指一年的时间:千秋万岁。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4.指某个时期(多指不好的):多事之秋。危急存亡之秋。5.姓。6.见〖秋千〗。
蚓:见〔蚯蚓〕
哎哟喂,说到"春蛇秋蚓"这个成语,咱得先整明白它到底啥意思。说白了就是形容字写得歪七扭八,跟春天刚睡醒的蛇一样没精神,秋天冻僵的蚯蚓似的软趴趴。举个栗子啊,张三拿着毛笔练字,结果写出来的横竖撇捺像被狗啃过似的,这时候李四就会调侃:"你这字儿啊,简直是春蛇秋蚓的活标本!"
等等,为啥要用蛇和蚯蚓作比喻呢?这里头可有门道。古人观察自然发现,春天蛇刚结束冬眠,行动绵软无力;秋末蚯蚓受寒气影响,爬行轨迹歪歪扭扭。这两个意象组合起来,可不就是字迹潦草的绝佳比喻嘛!就像咱现在看医生开的处方,十个人有九个看不懂,那字迹真叫一个"龙飞凤舞"——不过这个龙怕是喝醉的龙,凤也是打瞌睡的凤。
突然想到个问题:这成语只能用在书法上吗?嘿,格局打开!现在年轻人发微信语音条,要是说话含糊不清还带口音,也能用"春蛇秋蚓"来形容。就像前两天我表弟发来段语音,叽里咕噜说了两分钟,最后还得打电话问他:"兄弟,你刚说的到底是'明天吃火锅'还是'明年当网红'?"
不过话说回来,字写得像春蛇秋蚓也有好处。您瞧历史上那些名医,开的药方越难认,病人反而觉得医术越高明。这就跟现在某些专家说话似的,越是云山雾罩,大家越觉得深不可测。但咱普通人可别学这套,毕竟现在电子支付时代,签名要是太潦草,扫码机都认不出来可就尴尬了。
依我看呐,字迹工整这事儿得辩证着看。考试卷子上要是春蛇秋蚓,保准要吃大亏;但要是搞艺术创作,说不定还能自成一家。就像张大千晚年的泼墨山水,乍看像小孩涂鸦,细品却韵味十足。所以说关键得看场合,该工整时别马虎,该洒脱时别拘谨——这分寸拿捏的学问,可比练字本身有意思多了。
最后唠叨一句,现在虽然都用键盘打字了,但偶尔提笔写封信啥的,字迹至少得让收件人看得懂。要不然您这春蛇秋蚓的大作,收信人怕是得带上放大镜,再配本甲骨文字典才能破解,那可真就闹笑话了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