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ìn
  • huì
  • wé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ìn huì wén wā

成语解释:比喻愚昧寡闻。

成语出处:语出《晋书 惠帝记》:晋惠帝昏庸愚昧,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,谓左右,曰:“此鸣者为官乎?私乎?”及天下大荒乱,百姓饿死,曰:“何不食肉糜?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愚昧

繁体字形:晉僡聞蛙

英文翻译:Jin Huiwen frog

晋惠闻蛙的意思

晋:1.周朝国名(前11世纪中叶—前4世纪中叶)。在今山西、河北南部一带。被韩、赵、魏三家所灭。2.朝代名。1.(265—316)。司马炎灭魏后建立。建都洛阳,国号晋,史称西晋。为匈奴人刘聪所灭。后司马睿在建康(今江苏南京)重建晋朝(317—420),史称东晋。为刘裕所灭。西晋、东晋合称两晋。2.五代之一(936—946)。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建立。建都汴(今河南开封),国号晋,史称后晋。为契丹所灭。3.山西的别称。4.进;升:晋见。晋级。

惠:1.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;恩惠:小恩小惠。施惠于人。受惠无穷。2.给人好处:平等互惠。3.敬辞,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:惠临。惠顾。惠存。4.又同“”。

闻:1.听见:听而不闻。耳闻不如目见。2.听见的事情;消息:见闻。新闻。奇闻。3.有名望的:闻人。4.名声:令闻。秽闻。5.用鼻子嗅: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?6.姓。

蛙:两栖动物,无尾,后肢长,前肢短,趾有蹼,善于跳跃和游泳。捕食昆虫,对农业有益。种类很多,常见的有青蛙等。

成语评论

晋惠闻蛙”这个成语,背后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。相传晋惠帝有次在皇宫听到青蛙叫,转头问身边的大臣:“这些青蛙是为官家叫,还是为百姓叫?”大臣们一时语塞,只好硬着头皮回答:“在官家地盘就是为官家叫,在百姓田里就是为百姓叫。”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脱离实际、问出荒唐问题的行为。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办公室里打印机卡纸了,小张对着机器拍了三下没反应,突然扭头问同事:“你说这机器是不是需要烧香拜一拜?”这场景就像现代版的“晋惠闻蛙”——明明该检查硒鼓或换纸张,却把简单问题玄学化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这类情况总在发生?其实这反映了认知断层。就像疫情期间有人问“为什么不喝消毒水杀病毒”,表面看是缺乏常识,深层原因在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偏差。当人对某个领域完全陌生时,容易用自己熟悉的逻辑去套用,结果闹出啼笑皆非的提问。

不过换个角度看,“晋惠闻蛙”式的提问未必全是坏事。去年某科技论坛上,有外行观众问专家:“既然卫星能定位,为什么不能直接扫描地下矿藏?”这个看似天真的问题,反而启发了地质勘探领域的新思路。关键不在于问题本身多离谱,而在于提问后能否保持开放心态去求证。

我常觉得,现代社会信息过载反而加剧了“认知茧房”。就像刷短视频时,算法不断推送相似内容,让人误以为世界就是手机屏幕里的样子。要避免成为现代版晋惠帝,或许该定期走出自己的信息舒适区,就像主动关掉推荐算法,去菜市场和不同年龄层的人聊聊天。

下次遇到看似荒唐的问题时,不妨先别急着嘲笑。那个问“手机照片会不会从充电口漏出去”的老人,可能只是需要有人教他云存储的基本原理。保持耐心解释,也许就能帮别人跨过认知鸿沟,这比单纯批评“何不食肉糜”要有意义得多。

"晋惠闻蛙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