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ǐng gōng qiú yǔ
成语解释: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。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,顺应民意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上》:“于是景公出野暴露。三日,天果大雨,民尽得种时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能脱离群众
繁体字形:景公裘雨
英文翻译:Jinggong asks for rain
景:[jǐng]1.环境的风光:景色。景致。景物。景观。景气(a.景色;b.指经济繁荣现象,统指兴旺)。景深。2.情况,状况:景象。景况。年景。3.佩服,敬慕:景仰。景慕。4.高,大:景行(xíng),也读作景行(háng)。5.姓。[yǐng]古同“影”,影子。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求:1.请求:求救。求教。求您帮我做一件事。2.要求:力求改进。精益求精。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。3.追求;探求;寻求:求学问。实事求是。刻舟求剑。不求名利。4.需求;需要:供求关系。供过于求。5.姓。
雨:[yǔ]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,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,就下降成雨。[yù]古指下(雨、雪等):雨雪(下雪)。雨粟。
说到“景公求雨”,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“古人迷信”或者“求神拜佛”。但仔细想想,这个成语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智慧。它源自春秋时期齐国的一场大旱,国君齐景公想通过祭祀求雨,却被大臣晏子劝阻。晏子说:“求雨不如省刑薄赋,让百姓有活路。”结果景公照做,民生改善后,天反而下雨了。这故事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为什么说解决问题不能只靠“求神”,而要“先尽人事”?
举个现代例子:公司业绩下滑,老板每天烧香拜财神,却不愿意优化产品。这就像景公只想着求雨,却不愿减轻百姓负担。反过来说,遇到困难时,主动调整策略、倾听客户需求,才是真正的“求雨之道”。成语中的“雨”其实象征着转机,而转机往往藏在务实行动里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务实”和“求神”矛盾吗?其实不然。古人祭祀更多是心理安慰,就像今天有人考试前吃“状元糕”。但真正能带来改变的,还是日常的积累。比如学生想提高成绩,与其转发“锦鲤”,不如每天多刷一道题;家长焦虑孩子教育,与其求“文昌符”,不如陪孩子读本书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戳破了“捷径思维”。现在网上到处是“三天学会Python”“一招教你财富自由”的广告,本质上和景公求雨没有区别。真正的高手,都在默默做两件事:认清现实找对方向,然后像老农种地一样持续深耕。就像种树,浇一次水就想开花结果?不如每天松土施肥。
再看环保领域:某些地方一边大搞“碳中和”口号,一边偷偷排放污水。这比景公求雨更糟糕——至少景公最后听了劝。气候变化不会因为人类多办几场气候大会就停止,但每辆新能源车的使用、每个塑料瓶的回收,都在让“雨”更早落下。
最后想说,成语里的“雨”从来不是求来的。它更像是自然规律对人间诚意的回应。就像春耕时埋下的种子,可能在秋收前遭遇暴雨或干旱,但坚持耕耘的人,总能在某个清晨看到田垄上泛起新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