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àn lǜ xī hóng
成语解释:犹言绿肥红瘦。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。
成语出处: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 归田》:“况当残春初夏之时,正值暗绿稀红之候,顿起愁绪,怎生消闷怀?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暮春景象
繁体字形:暗緑稀紅
英文翻译:Dark green and scarlet
暗:1.光线不足;黑暗(跟“明”相对,下同):太阳落山了,天色渐渐暗下来。2.隐藏不露的;秘密的:暗号。明人不做暗事。3.糊涂;不明白:暗昧。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4.(颜色)浓重,不鲜明:暗紫。暗绿。
绿:[lǜ]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,由蓝和黄混合而成:嫩绿。浓绿。桃红柳绿。青山绿水。[lù]义同“绿”(lǜ),用于“绿林、绿营、鸭绿江”等。
稀:1.同“希”:稀少。稀见。2.事物之间不紧密,距离远,空隙大。与“密”相对:稀疏。庄稼种得太密和太稀都不好。3.含水分多,浓度小:稀盐酸。稀饭。
红:[hóng]1.像鲜血的颜色:红枣。红领巾。2.象征喜庆的红布:披红。挂红。3.象征顺利、成功或受人重视、欢迎:红运。开门红。满堂红。他唱戏唱红了。4.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:红军。又红又专。5.红利:分红。6.姓。[gōng]见〖女红〗。
哎哟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暗绿稀红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?别急,我刚开始也懵,后来一琢磨——这不就是形容颜色暗淡的绿和稀稀拉拉的红嘛!比如说,深秋的公园里,树叶蔫了吧唧的暗绿色,配上零星几朵快凋谢的红月季,那画面可不就是“暗绿稀红”本尊?
等等,这成语到底咋用才不尬?举个栗子哈:老张的茶园今年遭了虫害,原本碧油油的茶树全成了暗绿色,好不容易结的几颗茶果还红得发蔫。他摇着头说:“唉,今年这收成啊,真是暗绿稀红。”你品,是不是瞬间画面感拉满?
话说回来,这词儿只能用来写景吗?嘿,格局打开!上周逛菜市场,瞅见个卖草莓的大爷。塑料筐里堆着些发暗的绿叶,底下就藏着五六颗小红果,有个大妈边挑边念叨:“这草莓暗绿稀红的,便宜点呗?”你看,连砍价都能用上这成语,简直万能!
有人可能要问:“这种偏门成语背了有啥用?”要我说啊,语言就像调色盘,多备几个颜色总没错。上次公司做汇报,我说“第三季度数据呈现暗绿稀红态势”,领导当场眼睛就亮了——既委婉表达了业绩下滑,又显得特有文化范儿,这不比干巴巴说“数据不好看”强多了?
不过咱也得注意分寸,前两天见人写情书,开头就来句“你的笑容如同暗绿稀红的花园”,姑娘当场黑脸。所以说啊,再好的颜料也得看场合,浪漫时刻还是多用点明艳色彩比较妥当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要我说,生活里处处藏着“暗绿稀红”的小细节。就像我家阳台上那盆半死不活的绿萝,蔫头耷脑的叶片里居然冒出两朵指甲盖大的小红花。这可不就是成语的现实版?所以说啊,甭管多暗淡的处境,保不齐哪儿就藏着点小惊喜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