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ào
  • su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ào lì zí suī

成语解释:暴:残暴;恣睢:横行霸道,任意妄为。形容残暴凶狠,恣意横行
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12回:“这位新官,或是慈祥恺恻,叫人感恩,或是暴厉恣睢,叫人畏惧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为人凶恶残暴

繁体字形:暴厲恣睢

英文翻译:Violent and reckless failure

暴厉恣睢的意思

暴:[bào]1.突然而且猛烈:暴雨。暴病。暴怒。暴饮暴食。2.凶狠;残酷:暴徒。暴行。3.急躁:他的脾气很暴。4.姓。5.露出来;显露:暴露。自暴家丑。6.糟蹋:自暴自弃。暴殄天物。[pù]同“”。

厉:1.严格:厉行节约。2.严肃;猛烈:正言厉色。雷厉风行。3.古又同“”。4.古又同“”。5.古又同“”。6.古又同“癞(lài)”。

恣:1.放纵;没有拘束:恣意。2.舒服;自在(zì·zai):恣得很。

睢:1.水名。在河南,流入汩水,早已湮塞,仅有上游一支流流入惠济河。2.睢县,在河南。3.见“恣睢”。4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说到“暴厉恣睢”这个成语,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“这词儿听着就挺唬人的吧?”没错!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形容人残暴凶狠、放纵霸道的样子,比如“那个暴君统治时期,暴厉恣睢,百姓苦不堪言”。不过,这成语到底咋用才贴切?咱们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比如职场里有个领导,动不动就拍桌子骂人,还专搞一言堂,下属提意见就被穿小鞋——这时候说他“管理风格暴厉恣睢”,是不是画面感立马就出来了?

这时候问题来了:暴厉恣睢和“飞扬跋扈”有啥区别?简单来说,前者更强调“用暴力手段肆意妄为”,而后者偏向“态度嚣张不守规矩”。比如隔壁老王天天在家摔东西吼老婆,这叫暴厉恣睢;但要是他开着豪车堵小区门口不让别人过,那更像是飞扬跋扈。说白了,一个带着“狠劲儿”,一个带着“狂劲儿”。

再举个历史向的例子。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事儿,教科书上总用“专制”来形容,但要说他“暴厉恣睢地镇压思想”,是不是瞬间让人联想到那种不顾后果的强硬手段?不过话说回来,咱也不能光看表面。有些学者就认为,用现代价值观评价古代帝王可能有失公允——这种讨论反而让成语背后的复杂性浮出水面。

你可能会好奇:现代社会还有暴厉恣睢的行为吗?别说,还真有!前阵子新闻里那个村霸强占土地还威胁村民,村民说他“暴厉恣睢得跟旧社会地主似的”。不过现在法治社会,这种事儿终究会被整治。这倒让我想起个观点: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穿越时空,把人性中某些顽固的特质精准戳破。

话说回来,为啥咱们要学这种“负面成语”?嘿,这就像家里备着灭火器——不是盼着火宅,而是为了关键时刻能准确描述现象。比如看到校园霸凌事件,用“暴厉恣睢”可比单纯说“很坏”更有穿透力。不过得注意使用场景,别在安慰人时说“你老板真是暴厉恣睢”,那可能火上浇油哦!

最后唠点实在的。我发现啊,现在人处理矛盾越来越讲究方法了。以前可能以暴制暴,现在更多是找调解、讲法律。这说明啥?说明“暴厉恣睢”这套早就不吃香了嘛!就像我奶奶常说的:“有理不在声高”,克制比放纵更需要智慧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