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ǔ tū yí xīn
成语解释:见“曲突徙薪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玉搔头·媲美》:“曲突移薪计未忠,焦头烂额敢居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事先预防
繁体字形:麯突移薪
英文翻译:take precautions against a possible danger
曲:[qǔ]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2.(曲儿)歌曲:曲调。戏曲。小曲儿。高歌一曲。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曲。[qū]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曲线。曲尺。弯腰曲背。山回水曲。曲径通幽。2.使弯曲:曲肱而枕(肱:胳膊)。曲突徙薪。3.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曲直。5.姓。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突:1.古代灶旁突起的出烟火口,相当于现在的烟筒:灶突。曲突徙薪。2.“突起”3.的简称:上关节突。下关节突。
移:1.移动:转移。迁移。把菊花移到花盆里去。2.改变;变动:移风易俗。贫贱不能移。3.姓。
薪:1.柴火:釜底抽薪。米珠薪桂。2.薪水:加薪。发薪。月薪。年薪。3.姓。
“曲突移薪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。比如你发现同事总把文件堆在打印机旁边,可能会说:“咱们得‘曲突移薪’,先把这些纸挪远点,不然万一电路短路起火就麻烦了。”——你看,这就是提前排除隐患的典型场景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到今天还有意义?想象你准备露营时特意检查帐篷地钉是否牢固,这就是“曲突移薪”思维。有经验的驴友会说:“去年小王没固定好帐篷,半夜被风吹跑,现在他每次扎营都主动检查三遍。”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往往藏在细节里。
有个真实案例:某科技公司在服务器升级时,工程师坚持要提前备份数据。结果升级过程中果然出现意外,但因为做了预案,公司避免了千万级损失。这让我想到,现代社会的风险防控就像走钢丝,预防动作越细致,安全网就越牢固。
如何让预防思维落地?不妨试试“逆向推演法”。比如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,与其等孩子走神了再批评,不如先问:“你觉得今晚数学作业哪里可能会卡住?咱们先看看例题?”这种前置沟通往往比事后补救更有效。
我观察到,很多人习惯把“曲突移薪”等同于胆小怕事,这其实是误区。就像司机系安全带不是怕死,而是对生命的尊重。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把预防措施变成日常习惯,就像呼吸一样自然。
下次看到邻居家阳台上摇摇欲坠的花盆,或许可以友善提醒:“咱们小区最近风大,您看要不要把花盆往里挪挪?”这种既保全他人面子又消除隐患的做法,正是“曲突移薪”在现代邻里关系中的生动诠释。